2025年,企业比特币储备竞赛愈演愈烈,Metaplanet与Semler Scientific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两家公司均为上市企业,分别在东京和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纷纷将比特币作为核心资产,试图通过大规模购买和储备,建立起强大的股本结构。这场竞争不仅体现了它们对比特币未来价值的坚定信心,也反映出企业层面对数字资产战略的重要调整。Metaplanet曾经专注于日本的酒店与传媒业务,而如今其业务重心全面转移到比特币上。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到2027年累计持有21万个比特币,约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1%。为实现这一目标,Metaplanet采用发行优先股的融资方式,避免依赖债务,以灵活且稳健的方式加速比特币采购。
CEO Simon Gerovich形容这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Metaplanet不仅仅满足于囤积比特币,更计划利用这笔数字资产储备做抵押,收购金融科技公司,甚至取得数字银行牌照,藉此打造完整的数字金融帝国。令人关注的是,全球著名金融巨头Fidelity成为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2.9%,这为Metaplanet的战略提供了强劲背书。相比之下,Semler Scientific进入比特币领域的脚步相对较晚,直到2024年中期才宣布其比特币投资战略。尽管起步晚,该公司同样设定了激进的目标,计划到2025年底达到1万个比特币,2027年达成10.5万个比特币,旨在跻身顶级比特币鲸鱼公司之列。为筹集资金,Semler计划通过发行股票筹集5亿美元,截至2025年中期已募集1.56亿美元。
6月,该公司聘请前数字货币矿业分析师Joe Burnett担任比特币战略主管,进一步展现其长期承诺。两家公司的比特币战略虽然目标相似,但融资方式及节奏迥异。2025年7月7日,Metaplanet一次性购买2,205个比特币,单价约10.8万美元,交易金额达2.387亿美元,追平公司总持仓超过1.7亿美元。此举反映了其激进、快速的扩张策略。相比之下,Semler同日仅购入187个比特币,价值约2,000万美元,遵循较为稳健的扩张节奏。衡量两家公司融资效率的关键指标为“比特币收益率”,即每投入单位股本获得的比特币数量。
Metaplanet的收益率高达416%,远超Semler的29%,显示其用较少的股权稀释换取更多比特币。当比特币价格上涨时,这种策略收益丰厚,但如果价格不利,则面临更大风险。Semler采取较为谨慎的方式,避免因快速稀释而使股东权益受损,风险较低但市场情绪波动对其股价影响更大。事实际情况也反映了这一点,Semler的股价今年跌幅高达41%,市值临近净资产价值,市场对其融资能力表示担忧。业界对比特币收益率指标也存在争议,著名做空者Jim Chanos称其为“金融废话”,认为该指标掩盖了风险,夸大成功。伴随着更多加密货币鲸鱼跟踪工具兴起,公众能够清晰看到企业的比特币积累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比赛般的“光环效应”,部分公司或为追求市场认可而忽视基本面。
尽管存在质疑,企业比特币储备总体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中,上市公司合计持有超过852,000个比特币,且数量仍在迅速增加。传统领跑者Strategy持仓居首,达601,550个比特币,但Metaplanet积累的13,350个比特币以及Semler的4,636个比特币迅速追赶,两者力图跻身行业顶尖地位。比特币在企业财务中的份额日益提升,其波动性也令企业市值更紧密地绑定于加密资产的起伏。Metaplanet与Semler的股价走势几乎已与比特币价格挂钩,成为牛市时代的受益者,也是在熊市中的脆弱者。此外,监管风险逐渐显现。
若企业的比特币储备及交易行为趋同于交易型基金(ETF),监管机构的关注度将明显增强,可能带来额外合规负担。总结来看,Metaplanet以快速、激进的策略押注数字货币未来,利用高比特币收益率拉升价值;Semler则采取稳健进取路径,注重资本结构稳定,二者代表了企业数字资产战略的两种典型风格。未来谁能在这场比特币企业储备大战中胜出,不仅取决于市场行情,更依赖于资本市场的认可与公司治理能力。随着全球数字金融格局的转变,Metaplanet和Semler Scientific的故事成为数字资产时代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