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蕾特·赫尔曼(Grete Hermann)出生于1901年德国不来梅,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她的学术生涯跨越了数学与哲学的多个领域,尤其以她在代数和量子力学哲学方面的贡献而闻名。她不仅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也在政治与社会领域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赫尔曼在学术及政治上的双重身份,让她成为20世纪知识界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赫尔曼于哥廷根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埃米·诺特和埃德蒙·兰道,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多项式理想理论中有限步骤的问题》成为现代计算机代数的奠基之作。
赫尔曼提出的主分解算法(primary decomposition)解决了抽象代数中多项式环理想成员检测等基础问题,这一算法至今仍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广泛应用。她的研究不仅开拓了算法的存在性,也为之后的复杂度理论奠定了基础,使得许多代数问题的可计算性成为可能。 学术追求之外,赫尔曼曾在1925年至1927年期间担任哲学家莱昂纳德·尼尔森的助理,与尼尔森及其战友密纳·斯佩希特共同推动哲学伦理和教育学的发展。她不仅协助出版尼尔森的著作,还继续自己的研究,体现了她跨界融合的思想特色。 1930年代,赫尔曼将兴趣转向物理学哲学,尤其是新兴的量子力学。她尝试调和康德主义因果观念与量子力学的非经典现象,这期间她在莱比锡与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泽克以及维尔纳·海森堡等物理学巨匠展开深刻思想交流。
赫尔曼强调区分可预测性和因果性的内涵,认为量子力学并未颠覆因果律,而是澄清了因果律的含义,去除了传统因果观念中不必要的假设。她的哲学著作《自然哲学中的量子力学基础》被评价为对新量子力学最早且最深入的哲学阐释之一,对当时学界起到了重要的启发意义。 赫尔曼对量子力学中的“隐藏变量”问题也做出了关键贡献。尽管基于自己的因果观她认为隐藏变量理论无法解释量子现象,她却批判了约翰·冯·诺依曼关于隐藏变量不可能性的著名证明。冯·诺依曼在1932年出版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一书中声称隐藏变量理论无法成立,但赫尔曼细致揭露了其证明中的逻辑漏洞。遗憾的是,赫尔曼的这一批判在当时未被物理学界重视,直到美国物理学家约翰·贝尔1966年独立发现类似论点后才引发广泛关注。
后来学者马克斯·雅默指出赫尔曼的先驱地位,表明若这项发现早被认可,将极可能改变量子力学解释史和哲学走向。 作为一位政治积极分子,赫尔曼在纳粹主义崛起期间积极参与地下反纳粹运动,是国际社会主义战斗联盟的重要成员。1936年起,她离开德国,先后在丹麦、法国和英国定居。为了避免因德籍身份被视为敌国侨民,她于1938年在伦敦结婚,规避了二战期间英国政府对部分外籍人士的拘禁政策。战争结束后,她返回德国,重投工人党,并参与了社会民主党的现代化改革进程,为1959年发布的《巴特哥德斯贝格纲领》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晚年,赫尔曼成为不来梅教育高等专科学校的哲学与物理学教授,活跃于教育工人协会,并长期担任由尼尔森创办的哲学政治学院院长。
她致力于教育公平、社会正义及负责任的政治行动,将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想相融合,体现了她对知识与社会深刻的使命感。 赫尔曼的学术遗产在数学领域尤其表现在计算代数基础上,她的主分解算法和理想理论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代数系统开发的基石。她对量子力学哲学的洞察,尤其是对隐藏变量证明的批判,则为后世量子哲学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关键视角。她的反纳粹政治行动和教育贡献展现了一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 尽管赫尔曼在生前未获得广泛认可,她的工作和思想正随着学界重新发现逐渐赢得应有的重视。她的故事不仅是科学史上的独特篇章,更是激励后人追求真理、勇于质疑权威的典范。
格蕾特·赫尔曼代表了20世纪科学与哲学交汇处卓越的女性声音,她的贡献跨越学科,影响深远,理应被铭记和传扬。她以坚韧的意志和非凡的才智,彰显了科学探索中理性与批判的力量,也启示着今天的研究者在复杂学科交融中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