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货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推动了金融科技的革新和传统金融体系的变革。然而,在美国,加密货币的成长却受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的限制,尤其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简称Fed)的强力监管,使得许多加密企业和银行在拓展业务时面临巨大阻碍。作为加密行业著名观点领袖的尼克·卡特(Nic Carter),多次公开指出美联储仍旧是阻碍加密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其言论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尼克·卡特的观点代表了业内众多从业者和政策倡导者的声音,也折射出美国监管体系在面对数字经济转型时的复杂矛盾。本文将全面解读尼克·卡特对美联储监管态度的点评,分析“Operation Choke Point 2.0”(扼喉行动2.0)给加密行业带来的影响,探讨稳定币立法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未来数字资产合规发展的可能路径。美联储宣布撤回反加密员工指导文件 美联储在2024年4月发布声明,撤回了一项针对银行与加密资产业务互动的监管指引,该指引曾要求银行在参与加密资产相关活动前提前通知监管部门。
据称,这项指导成为限制银行与加密企业合作的“事实禁令”,其实质上加剧了加密企业获得主流银行服务的难度。这种监管环境被业界称为“Operation Choke Point 2.0”,隐含着监管部门对加密行业的限制和打压。美联储此举本表面上看似释放了积极信号,似乎意在缓解加密行业的监管压力,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数字资产的融合。然而,业界领袖尼克·卡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明确表示,美联储的这一“让步”不过是表面功夫,实际上依旧没有向银行发放明确的运营许可,也未改变监管的实质限制。尼克·卡特批评说,美联储依然是银行与稳定币业务对接的最大瓶颈。目前,银行在涉足稳定币等数字资产业务时,仍然“苦苦等待美联储的明确批准”,监管紧箍咒依旧束缚着市场活力。
政治层面的“Operation Choke Point 2.0”扭曲监管美联储的监管行为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在更宏观的政策环境下形成的。所谓的“Operation Choke Point 2.0”是继以前的“扼喉行动”之后升级版的监管策略,主要通过官员讲话、监管指令和政策文字,限制银行为加密资产企业提供服务,阻断其金融渠道。2024年3月的首次白宫加密峰会上,时任总统特朗普曾明确批评监管机构,指责他们在拜登政府时期强力施压银行,导致银行对加密企业“望而却步”,并承诺终结这场加密行业的“扼喉行动”。然而,现实却证明,监管环境在表面放松的背后依然高度严苛。美国参议员辛西娅·卢米斯(Cynthia Lummis)公开批评美联储的所谓“行动”不过是“口头承诺”,真正的监管条款依旧存在。她特别指出2023年美联储董事会全票通过的一项政策声明,其规定数字资产极可能不符合“安全稳健的银行业务”,这意味着银行一旦涉足数字资产业务,可能面临严厉的执法处罚。
相比被撤回的员工信函,这份经官方程序认可的政策声明影响力更大,成为银行切入加密领域最大的阻碍。银行倒闭与监管压力相关的争议事件同样凸显了监管环境的严峻。2023年初,危机波及数字资产领域的三家知名银行——Silvergate、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和Signature银行被监管机构关闭。参议员卢米斯表示,这些银行被关停并非因为自身经营失败,而是因为其业务与数字资产紧密相关,监管压力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沦为倒闭。这一系列举措在业内被广泛视为“杀鸡儆猴”,向银行释放不与加密行业合作的强烈信号,严重阻碍了数字资产创新与发展。其他监管机构的相对宽松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货币监理署(OCC)这两个主要银行监管机构已开始逐步解冻对加密银行的限制,试图拆解“Operation Choke Point 2.0”的部分障碍。
FDIC取消了“声誉风险”作为银行合作加密企业决策的一项限制因素,OCC也采取了类似措施。这些变化为加密企业寻求银行服务提供一定程度的缓解,展示了监管层面多元化与分歧。然而,美联储作为美国最具权威的金融监管机构,其根本立场尚未真正变化。美联储坚定拒绝为数字货币友好银行提供主账户(Master Account)是凸显其保守立场的关键。主账户是银行在联储系统中的账户,具有储备资金、结算支付等核心功能。没有主账户,银行难以在联储体系中高效运营,也难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这成为加密银行发展的重大瓶颈。
对此,业界广泛批评美联储只是在表面做文章,但未真正放开对加密金融的管控。加密银行Custodia的CEO凯特琳·朗(Caitlin Long)已就美联储拒绝其银行主账户的问题对联储提起诉讼,坚称美联储的监管行为并不符合前总统特朗普颁布终结“Operation Choke Point 2.0”行政令的精神。加密稳定币立法的期待与挑战 稳定币作为加密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锚定法定货币的特性,被视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桥梁。近来,美国国会对稳定币监管态度日趋明确,众议院提出的STABLE法案与参议院的GENIUS法案正处于调和阶段。两部法案在关键目标上达成共识,目的是建立清晰的合规框架,保护消费者并促进创新,但在具体条款,尤其是针对收益型稳定币与算法稳定币的监管方式上仍存在差异。许多业内人士,包括尼克·卡特和凯特琳·朗均认为,稳定币合法化将成为撬动监管僵局的重要突破口,能有效减少美联储对银行与加密资产间的障碍。
然而立法仍需漫长协商过程,目前并未最终落地,美联储的监管实践也尚未发生根本改变。这意味着行业仍需面对高强度的合规压力和业务推动难题。未来展望:破局与机遇并存 美国数字货币生态正处于关键的监管转型期。尽管美联储当前仍然是行业的最大障碍,但稳定币立法和其他相关政策的推动提供了曙光。行业需要继续利用政策对话、诉讼手段和技术创新,争取更加开放和公平的监管环境。同时,美联储及其他监管机构也面临来自市场和政治层面的双重压力,如何平衡金融稳定与创新发展是一大挑战。
尼克·卡特等业内人士呼吁,美联储应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态度,制定合理监管条例,推动银行与数字资产行业的良性合作,释放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力,避免单方面打压导致行业萎缩甚至人才外流。结语 数字货币作为新兴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与创新潜力。然而,美联储作为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监管机构,其政策态度和监管行为将深刻影响数字资产的未来发展格局。尼克·卡特指出,美联储依然是当前最大的“阻碍者”,限制了银行与加密行业的深入融合。面对这些挑战,行业参与者、立法者与监管部门需携手共进,在稳定风险和促进创新之间寻求平衡,推动数字资产行业迈向更加成熟和规范的未来。随着稳定币法规的逐步完善和监管环境的调整,美国数字货币市场或将在未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全球区块链技术普及和金融科技革新的重要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