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原油市场呈现波动调整态势,美元持续走强和美国与欧洲贸易协议谈判进展不明朗成为油价承压的两大核心因素。受美元走强影响,原油价格承压回落,同时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能源需求的预期,给油价带来了不小冲击。尽管如此,欧美股市强劲上涨带来的投资者信心仍然为油价提供一定支撑,令市场情绪略显复杂。美元作为国际能源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其升值趋势意味着其他货币持有者购买原油的成本上升,从而抑制能源需求,反映到油价上即表现为下跌。近期美元指数持续攀升,强化了这种趋势,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贸易摩擦趋于复杂的背景下,投资者趋于避险,进一步推升美元走强。另一方面,美国与欧洲的贸易谈判进程未见明显突破,也为原油价格蒙上阴影。
此前市场曾寄望两大经济体能达成有效贸易协议,以缓解关税障碍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然而,随着美国总统表态称与欧洲达成贸易协议的概率仅为五五开,这种乐观情绪迅速消退,市场需求展望遭受打击,原油价格因此承压。此外,全球经济数据表现疲软也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美国六月资本货物新订单非国防类(剔除飞机及部件)环比下降0.7%,远低于市场预期的0.1%增长,显示制造业需求趋于疲软。英国六月零售销售(剔除汽车燃料)也仅增长0.6%,未达到市场1.2%的预期。这些经济指标反映出消费和投资放缓,对能源需求构成负面信号。
另一方面,中东地区供应方面的动态同样对油价产生深远影响。伊拉克政府批准了北部库尔德自治区恢复通过伊拉克-土耳其管道出口原油的计划,预计届时可供应每日23万桶原油。该管道自2023年3月中断以来一直处于停运状态。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增加原油出口无疑将加大市场供应压力,助推油价承压。与此同时,欧盟对俄罗斯持续施加新的制裁措施,特别是将更多俄罗斯银行从国际支付系统SWIFT中移除以及限制在其他国家精炼的俄罗斯石油等,试图削弱俄罗斯能源出口能力。欧盟还将数百艘据称属于俄罗斯影子舰队的船只纳入黑名单,加大了对俄罗斯石油运输的监管。
尽管这些制裁理论上应减少俄罗斯原油供应,从而提振油价,但市场对全球供过于求的担忧依然占据主导。特别是欧佩克+近日宣布自8月1日起将原油产量提高54.8万桶/日,超过预期的41.1万桶/日,使得全球供应进一步充裕。沙特阿拉伯还表态未来将有可能继续进行类似规模的产量增加,显示欧佩克+意图通过增产打压油价,惩罚部分成员国超产行为。事实上,欧佩克+正逐步解除长达两年的减产措施,计划到2026年9月恢复约22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这一行动大幅提升了市场供应,令生产过剩的忧虑加剧,成为油价下行的主要推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油价承压,但周五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历史新高,投资者信心依旧较为稳健。
股市的上扬暗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依旧有所期待,相应地对能源需求形成一定支撑,缓解了油价下跌的压力。然而,整体来看,美元强势和贸易协议预期的减弱仍是目前压制油价的主要因素。市场亦在持续关注全球经济基本面及地缘政治变化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原油价格波动将继续受到货币政策调整、国际贸易进展、产油国政策及经济数据表现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美元走势以及美欧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同时留意中东局势和欧佩克+的产量调控动向,以洞察未来油价走向。此外,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快慢也对能源需求构成重要影响,任何突发事件如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都可能对油价产生较大波动。
油市供需关系的微妙变化将在未来数月继续牵动市场神经。因此,理解美元走势背后的经济逻辑以及贸易协议谈判的实际情况,对于把握油价趋势至关重要。结合全球供应增加与需求预期减弱的因素,短期内油价或将维持震荡趋势,市场整体表现需以多重指标和消息为参考基础制定合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