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英特尔迎来了新的领导者谭力布(Lip-Bu Tan),这位资深科技业高管带来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去劳动力化——也就是说,缩减员工数量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此举被业界视为英特尔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为调整战略布局、提升运营效率开展的关键行动。英特尔的新CEO明确表示,公司将采取艰难但必要的措施,在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大规模裁员,以构建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经营基础。 此次裁员覆盖范围惊人,媒体此前报道英特尔或将削减多达20%的全球员工,相当于约两万人。这一数字在芯片行业中属极具震撼力,凸显了英特尔谋求快速转型的决心。去年八月英特尔已经进行过一次约15%的裁员,完成了人员精简至近11万人左右的目标。
进入2025年,员工数量继续缩减,目前约剩10.26万人。除了核心员工的减少,英特尔对其子公司MobileEye等也进行了人员调整,同时剥离了NAND闪存业务,进一步精简了整体规模。 在谭力布的领导下,英特尔不仅在裁员方面动作频频,运营成本控制也被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公司在第一季度财报中透露,计划将2025年运营费用目标从之前的175亿美元削减至约170亿美元,并在2026年进一步降低至160亿美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预算都将紧缩。虽然削减开支可能会影响某些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但英特尔高层认为这是公司稳住阵脚、恢复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谭力布对投资者强调,当务之急是“去劳动力化”和重塑财务健康,抛弃以战斗员工数量为指标的传统管理思维。他认为过去的管理层过度重视规模扩张,而忽视效率和创新的结合。根据他的话,英特尔正回归基本面,重新关注工程实力和客户需求,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反应速度。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去劳动力化”这一新颖提法,似乎不仅仅是裁员那么简单,更多包含了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员工效能的内涵。 财报显示,英特尔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127亿美元,基本持平去年同期。各业务板块表现参差不齐,其中客户端计算组(CCG)收入下降了8%,而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业务(DCAI)则上涨了8%,代工业务收入提升了7%。
这些数据显示英特尔在传统PC市场的压力依然巨大,但在数据中心和AI领域仍保持增长势头。经济环境复杂和行业技术迅速演进,迫使英特尔在重点业务领域进行战略调整。 除了裁员和财务收紧之外,英特尔还修改了返岗政策,明确要求员工每周至少四天回办公室工作,高于之前的三天。这种更为严格的回归办公策略,显示公司希望提升协作效率及管理力度,反映出对混合办公模式谨慎的态度。 谭力布作为曾执掌Cadence的资深技术管理者,带来的是浓厚的工程视角。他在2025年3月接任英特尔CEO后,一直推动让英特尔回归工程核心,强调倾听客户反馈,打造高品质产品,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
他的执政理念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和“工程驱动创新”,而非单纯的业务规模扩张。 英特尔的这轮深化裁员计划实际上是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大洗牌的背景下进行的。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变动、芯片供应链紧张、市场需求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半导体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竞争对手如台积电、三星不断提升技术和产能优势,华为禁令使得某些市场受限,英特尔在高端工艺和先进芯片制造方面的滞后也使其必须做出根本调整。同时,AI、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迅速扩张,也给予行业巨头不同的成长机遇和挑战。 在此关键节点,英特尔选择“大幅缩减劳动力”,不仅是成本层面的压力驱动,更是战略重塑需求。
通过优化人力和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英特尔希望释放更多资本投入研发创新,加快推进其先进工艺制程和产品线路的技术升级。2024年因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重组费用导致财务压力显著,谭力布的新战略体现出恢复盈利、稳健增长的务实态度。 然而,这样的裁员规模也给员工士气、企业文化带来冲击。外界普遍关注,被称为“去劳动力化”是否意味着员工的过度压缩,以及对英特尔长远创新能力的潜在影响。英特尔需要在保持高效精简与激励人才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才流失,确保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 与此同时,英特尔在研发和市场投入上的合理缩减,也需要以提升研发效率和精细化管理为前提。
缩紧预算并非意味着放弃创新,而是要求优化资源使用,聚焦关键技术领域加强深耕,避免盲目扩张造成资金消耗。谭力布的经验和视角使外界对英特尔未来的转型充满期待,但也面临不小挑战。 总之,英特尔新任执掌者谭力布以“去劳动力化”为标志,启动了对这家x86芯片巨头的深层次变革。通过大规模裁员、严格控制成本和回归工程本源,英特尔正试图重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未来能否成功转型,不仅取决于裁员效率和成本管理,更依赖于技术创新力度和市场响应速度。英特尔的这场变革,既是危机更是机遇,在全球半导体竞技场上的表现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