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软宣布2025年10月多版本Windows 10正式结束支持,数以亿计依旧使用该系统的设备面临安全与功能上的双重挑战。最新推出的有限延长安全更新(Extended Security Updates,简称ESU)计划虽为个别消费者提供首年免费服务,却带有诸多限制,未能真正缓解广泛用户和企业的升级焦虑,因而招致多方批评。微软此次调整虽附带允许用户通过云端同步及积分兑换免费获取更新的选项,但仅限于个体用户,商业客户仍需支付高额费用,且未来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这让不少企业用户感到压力巨大。公共利益研究组织Designed to Last项目负责人Lucas Rockett Gutterman表示,微软的方案表面上似乎做出让步,实则在实际效用上难以对上亿无法升级Windows 11的设备产生实质影响。更有声音指出,微软并未放宽Windows 11的硬件要求,这使得大批设备被迫淘汰,推动电子垃圾问题愈加严重。支持项目中设置付费门槛的决定体现了微软商业利益优先于技术需求的态度,批评者认为此举无助于缓解用户因终止支持所面临的安全风险。
与此同时,目前大量企业设备尚未完成向Windows 11的迁移,尤其是医疗与部分传统行业,升级步伐缓慢,Windows 10的支持中断将带来潜在的运营安全隐患。ControlUp公司最新发布的Windows 11就绪报告显示,尽管过去一年企业升级率有所提升,依然有一半终端设备未完成更新,一些地区高达19%的硬件需完全更替才能满足要求。这不仅加剧企业IT预算的压力,也引发对环境可持续性的担忧。微软提出的Windows 365云端服务作为替代方案,虽然能确保持续的安全补丁支持,但对于预算有限或依赖本地系统的企业而言,转换成本并不低。此外,市场上也出现部分用户和组织开始关注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作为可能的替换选择,不过由于兼容性及使用习惯等因素,这一转变并未普及。多数用户表达出对微软“被迫升级”策略的反感,视其为不够人性化且缺乏足够配套支持的商业决策。
专家们呼吁微软能在硬件兼容性要求上做出调整,延长Windows 10的免费安全支持期限,从而为用户和企业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来平稳过渡。与此同时,微软也应积极推动设备回收计划,减缓因强制更换设备带来的电子废弃物激增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微软限量的ESU免费政策虽然短期缓解了更新的燃眉之急,但也意味着后续必须面对付费更新或者被迫升级的两难境地。软件生命周期的终结对用户安全构成风险,尤其在当前网络威胁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缺乏足够的支持将使旧系统更易受到攻击。总的来说,微软为Windows 10用户提供的有限宽限措施显然未能满足市场需求,反映出技术更新和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支持期限临近,用户、企业和环保组织呼吁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对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同时助力实现更环保的数字生态环境。
预见未来,微软如何在保障技术革新动力的同时,兼顾广大用户权益与环境责任,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