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美国政府宣布对瑞士进口商品征收高达39%的关税,此举成为全球贸易领域的重大事件。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这项行政命令,使瑞士成为少数遭受如此高幅度关税影响的国家之一,也标志着美国在贸易政策上的一次重大升级。此关税率远远高于特朗普最初在四月提出的31%,深刻冲击了瑞士与美国之间的经济互动,并大大增加了瑞士出口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瑞士是一个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体,尤其依赖高科技制造、制药、手表和食品等行业。瑞士的制药巨头如诺华(Novartis)和罗氏(Roche)在美国市场拥有庞大的销售额,制药产品占瑞士对美出口的近一半份额。此次关税大幅提升无疑给这些企业带来沉重打击。
除制药行业之外,著名的瑞士品牌如瑞士莲巧克力、Swatch集团以及劳力士等高端手表制造商,同样面临着来自关税激增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关税的提高不仅可能导致这些企业的销售成本上升,更有可能促使部分消费者转向其他产地的替代品,从而削弱瑞士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瑞士政府对美国这一决定表示强烈遗憾,指出新关税远远超出了此前双方谈判过程中形成的草案框架。事实上,在关税公告发布前,瑞士贸易谈判代表还从美国多位高官处获得了积极的鼓励信号,令外界对达成更友好贸易协议抱有希望。然而,美国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向无疑打乱了这种谈判节奏。瑞士政府明确表示将继续与美国进行对话,力图在最短时间内就降低关税率达成共识,以避免对瑞士经济造成永久性结构性伤害。
从市场表现来看,消息公布当天,瑞士法郎对美元汇率下跌0.2%,成为表现最差的主要货币之一。不过,整体上法郎仍较4月初宣布关税时的水平高出超过8%,这反映出投资者对瑞士经济韧性的认可,尽管面对贸易挤压,市场对货币的信心仍未完全丧失。瑞士国家银行(SNB)也因应形势,将政策利率下调至零,显示出其要借助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决心和空间。 此次美国加征高关税的背景源于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旨在缩小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2024年,美国对瑞士的贸易逆差高达380亿美元,成为美国全球最大逆差国排名之外的少数国家之一。鉴于不断扩大的贸易短缺,美国采取强硬措施,对包括瑞士在内的部分国家实施高额关税,期望通过提高进口成本促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国内,以及迫使外国企业降低对美国市场的定价。
这场贸易冲突不仅影响到了瑞士核心的工业和制造业,也牵动了国内的政治博弈。瑞士的农业部门虽只占整个GDP的不到1%,但农民游说团体拥有显著政治影响力,并曾扬言反对任何可能削弱其高关税保护壁垒的协议。瑞士面对的双重压力不仅是外部的贸易摩擦,亦有来自内部产业间利益的权衡,这加大了政府谈判的复杂性。此外,瑞士在某些领域已单方面取消了工业关税,这限制了其向美国提供进一步让步的空间,使得谈判更加艰难。 进口美国柑橘类水果、坚果及贝类的关税降低提议、以及简化美国医疗器械审批程序的尝试,未能成为安抚美国的有效筹码。多方原因导致瑞士难以成为特朗普寻求的让步对象,造成了双方目前贸易紧张局势的持续恶化。
瑞士工业界的反应异常强烈,机械制造商协会Swissmechanic形容39%的关税极具“危险性”,警告若未能在8月7日关税正式实行前完成谈判,瑞士经济或将面临长期竞争劣势。知名行业组织Swissmem负责人则公开抨击美国关税决策毫无理性和依据,担忧此举将使成千上万瑞士工业岗位岌岌可危。贸易摩擦与关税升级为企业的经营环境投下阴影,给瑞士经济未来的发展添上沉重的不确定因素。 对比其他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瑞士遭受的关税水平无疑属于最高。例如欧盟、日本和韩国通过谈判将关税限制在15%左右,为其企业对美出口确立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贸易环境。瑞士若能借势这些国家的经验,或许还能通过最后一分钟的谈判争取到更加宽松的费率,这也是当前瑞士政府和行业界持续努力的方向。
经济学家观点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设定的七天窗口期为最终执行新关税前的时间允许各方进行额外谈判。瑞士、印度和台湾等仍在就双方或部分行业关税水平进行磋商,期望将幅度适当压缩,以降低对双边贸易的冲击。 长期来看,这场关税争端代表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全球贸易政策的风向标。政策重点在于通过施加经济压力,促使关键产业回归本土,减少贸易逆差。尽管短期对市场造成震荡,然而这也激发了各国提高产业自主性和供应链多元化的紧迫感。瑞士作为全球创新及制造重镇,面临重塑战略和调整出口结构的挑战。
未来瑞士需在坚定自身全球贸易开放理念与保护国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在保护本国关键行业免遭严重冲击的同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维系与美国乃至全球其他大国的经贸关系,将是瑞士政府和企业持续关注的重点。当前局势也反映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动荡,表明贸易摩擦在未来仍可能是各国必须应对的常态。 总结而言,美国对瑞士实施39%高关税虽然在短时间内加剧了双边贸易紧张,但也为瑞士提供了重塑经济韧性与多元化布局的契机。瑞士的应对策略将直接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面对充满挑战的贸易环境,瑞士不仅需要通过外交谈判寻求缓解,更应加强内部产业创新和转型,才能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中持续领先。
随着谈判窗口临近关闭,全球关注的目光将继续聚焦这场国际贸易博弈的后续发展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