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拥有庞大的住房资源,截至2023年,约有1.423亿住宅单位,其中约有1480万空置住宅,而空置住宅中有将近480万套被归类为季节性使用或度假屋,占据全国住宅总数的3.5%。度假屋作为一种独特的住房类型,代表着人们对休闲生活的追求和财富的象征,其分布所反映的地理和社会经济特征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度假屋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和自然环境依赖性。总体来看,度假屋主要集中在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休闲设施的区域,例如海滨、湖泊周边、滑雪胜地及主题乐园附近等。美国度假屋数量最多的州分别是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和纽约,其后为密歇根和德克萨斯。佛罗里达州以超过80万套度假屋遥遥领先,这主要得益于其温暖的海滨气候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加利福尼亚和纽约分别拥有36万和30.9万套度假屋,得益于各自的海岸线及文化旅游资源。然而,从度假屋占总住房比例来看,排名前列的却是新英格兰地区的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和佛蒙特州,比例分别达到15.6%、10.2%和15.1%,远超佛罗里达的8%以上比例。这表明面积虽小,但这些州以其自然环境尤其是山林湖泊的优势,成为度假屋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美国大湖区如密歇根、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的度假屋数量也非常可观,部分原因来自于这些州拥有美国第二、第六和第八多的湖泊资源,湖滨的夏日度假屋尤为集中。湖泊周围的度假屋数目庞大,如大湖区湖泊超过16万套度假屋,加上加州与内华达的太浩湖周边约3万套,密苏里奥扎克湖区和纽约与佛蒙特交界的昌普兰湖亦分别拥有数万套。度假屋不仅密集分布于水体周边,山区的滑雪胜地也吸引了大量度假屋建设。
著名滑雪区如科罗拉多的阿斯本与韦尔、纽约的湖畔广场,以及犹他州盐湖城附近的山地都是度假屋集中区域。约有38万套度假屋分布在距大型滑雪度假区5英里范围内。这些地区因滑雪旅游的季节性需求,成为多样化度假屋市场的重要支撑。美国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蓝岭、加特林堡和黑山等地,以其山林风光吸引大量度假物业投资,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季节性住房市场。此外,高尔夫设施周边也成为度假屋聚集的热点。南卡罗来纳州的希尔顿黑德、纽约长岛、北卡罗来纳高地和加州棕榈泉均拥有众多优质高尔夫度假村,棕榈泉地区甚至拥有全球密度最高的124个高尔夫球场,度假屋数量达到近9万套。
主题乐园附近则以中佛罗里达迪士尼世界及环球影城为代表,主题乐园带动显著的度假屋建设需求,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度假屋市场。沿海地区尤为集中,尤其是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海滨度假屋数量多于西海岸,佛罗里达的海岸线长度和人口规模是加州的1.5到2.5倍,但拥有的临海度假屋数量却达到了加州的5.6倍。新泽西和马萨诸塞的沿海度假屋数量也超过了加州。这一差异部分源于各州的土地使用政策及沿海开发限制。加州的海岸委员会对海滨开发实行严格限制,极大限制了海滩房屋的建设,而佛罗里达相对宽松的政策促进了度假住宅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大城市虽然是旅游热点,但度假屋在市区的比例较低。
纽约市度假屋虽逾5万套,但占整个纽约州度假屋比重仅约25%。其他美国顶级都市如拉斯维加斯等地的度假屋数目亦有限,仅在1.9万套左右,远低于滑雪地区和特色度假胜地。这展示了度假屋更倾向于自然环境优越及休闲活动丰富的区域,而非都市核心区。历史数据表明,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部分州的度假屋比例长期保持领先,如缅因州、佛蒙特和新罕布什尔。20世纪中期之后,佛罗里达和亚利桑那州因空调普及和主题公园兴起,显著提升了度假屋需求。这种因技术进步改变气候宜居性的例子,恰好是度假屋分布格局演变中的重要动力。
整体而言,度假屋的增长速度虽有提升,但远不及经济增长速度。美国人均GDP自1940年以来增长约5倍,家庭收入在1953至2020年间增长约2.5倍,但度假屋比例仅略有上升。这种现象反映了建筑生产率增长缓慢、土地使用及分区政策限制严格,使得度假屋市场扩展受限,导致度假屋总量未能快速跟进经济实力的提升。未来,美国度假屋的开发与分布趋势需持续关注土地政策及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及新兴休闲文化的影响。随着远程办公和灵活工作模式兴起,人们对第二住所的需求可能出现新变化。此外,气候变化对海岸线和山区资源的影响,也将重新塑造度假屋的空间布局。
总之,美国度假屋市场呈现出强烈的地理依赖性和长期稳定性,主要集中于自然景观优越的沿海、湖泊及山地区域。政策、气候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度假屋数量和分布格局展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及相关行业而言,深入理解这些趋势和特征,能够更有效地把握未来度假屋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