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香港统计处最新公布的数据,香港零售销售额在2025年4月份录得2.3%的环比下跌,并已连续14个月出现下滑,令香港零售行业处于持续调整阶段。尽管如此,政府官员表示,近期零售销售趋势显示出一定的稳定迹象,或预示着市场将逐步回暖。香港零售市场动荡的背后,是多种内外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既有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压力,也有消费习惯转变所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2025年4月的零售总销售额估计为2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3%(经价格调整后)。综合来看,虽然跌幅较前几个月有所收窄,但市场仍面临不少挑战。季节性因素同样对当月销售造成影响。
2025年复活节假期较往年推迟至4月中旬,相较于2023年复活节集中于3月底至4月初,导致假期消费分布变化。与此同步,复活节期间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增加,直接分流了部分本地消费需求,加剧了零售市场的低迷。电子商务和线上购物的发展也对传统零售模式带来压力。2025年4月,网上零售销售额约为23亿港元,占全部零售销售额的8.1%,但同比下降了3.5%。表明尽管线上渠道持续增长多年,但短期内仍受到宏观经济与消费信心波动的影响。具体行业表现上,超市销量下降2.4%,表明市民日常消费有所削减。
服装行业跌幅显著,达到5.6%,反映出时尚消费意愿减弱。珠宝及钟表类商品销量下滑1.7%,鞋类及相关配饰减少了5.1%。燃料销售大幅下降12.5%,可能与能源价格波动及节能趋势密切相关。家具及家居装饰品遭遇16.7%的跌幅,显示出消费者对大额非必需品支出更为谨慎。汽车及其零配件销量暴跌53.4%,成为零售领域中的最大负面拖累,反映出经济不确定性对高价值消费品市场冲击显著。光学商品销量则基本持平,仅微降0.2%。
相反,部分品类实现增长,显示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未归类的其他消费品销量增长达13.4%。药品与化妆品销售上涨7.2%,反映公众健康及个人护理意识增强。食品及饮料类商品销量提升3%。电子产品及耐用品销售同样录得1.6%的小幅增长。百货商店商品销售额上升2.1%,图书及文具板块录得11.7%的显著增长,展示消费者对教育及文化产品的兴趣保持较高水平。
中医药及草药产品销售增长3.8%,体现传统健康养生理念依然受到市场青睐。香港政府相关官员指出,政府积极推动旅游行业复苏和大型活动举办,将有利于消费市场活跃。同时,随着就业市场回暖和内地经济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将提振整体消费信心。尽管如此,消费模式持续变化,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及区域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仍旧为零售业带来严峻挑战。因此零售业未来需要根据市场新趋势积极调整策略,加强线上线下整合,创新产品和服务,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此外,个性化消费和体验式营销成为未来零售发展的重点方向。
零售商应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和品牌价值,加强用户互动,提升顾客忠诚度。香港作为国际都会和亚洲重要的消费中心,零售市场的活力对整体经济至关重要。当前连续十四个月的销售滑坡,既提醒各方警惕风险,也激励创新和变革的力度。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和区域经济合作加深,预计香港零售业将逐步走出低谷,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增长。行业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消费趋势和技术发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库存管理和营销策略,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综上所述,尽管2025年4月份香港零售销售仍呈现下降态势,但市场已有稳定信号,部分行业逆势增长显示出潜在活力。
政府支持、内地经济带动以及消费升级趋势,将为行业提供持续动力。零售业通过创新和适应,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推动香港经济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