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界,娱乐与风险交织的故事总是吸引着公众的注意。最近,关于高盛(Goldman Sachs)与苹果(Apple)之间关系的动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随着苹果正在寻找新的信用卡合作伙伴,分析师预计高盛可能会面临高达40亿美元的分手费用。这一消息不仅影响了股市,也给两家巨头公司未来的商业战略带来了新的挑战。 回顾2019年,高盛与苹果合作发布了一张备受瞩目的“游戏改变者”信用卡,标志着高盛进军消费金融领域的雄心。然而,经过五年的合作,双方的关系似乎逐渐冷却。
高盛本是以服务高净值客户和投资银行而闻名,但其在消费业务上的尝试却令其步履维艰。 高盛自2016年推出Marcus网上银行以来,试图借助这一平台吸引“中产富裕阶层”的客户,提供个人贷款和储蓄账户。这一战略虽然初衷良好,却在市场中受到冷遇,截至2022年8月,该公司在消费者业务上的运营依然处于亏损状态。随着高盛对经营模式的反思与重组,消费金融领域的挑战愈发明显。 在重组过程中,高盛将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整合为一个部门,同时将投资银行、全球市场和交易业务划分为第二个部门。第三个部门则是平台解决方案,涵盖了交易银行业务和与苹果及通用汽车(GM)等公司的消费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高盛的高管变动,特别是斯蒂芬妮·科恩(Stephanie Cohen)的辞职,该部门正面临进一步压缩的风险。 高盛与GM之间的合作已于去年11月宣布结束,双方正着手寻找新的发行方,而苹果也在同一时期宣布不再与高盛合作。根据《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正与苹果洽谈接手其信用卡项目。如果谈判成功,将意味着高盛失去了其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 对此,分析师迈克·梅欧(Mike Mayo)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高盛若成功将苹果和GM的信用卡业务剥离,将能够回归其核心业务。虽然高盛尝试退出消费金融业务可以减少预算负担,但这一“分手”无疑会给其带来可观的费用。
梅欧提到,如果高盛与苹果的信用卡业务剥离费用超过10亿美元,那将被视为对高盛消费战略“黑眼圈”的一次打击。他表示,这一销售过程非常复杂,尤其是在考虑到信用卡业务的剩余价值时。高盛是否会接受这样一个代价,可能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商业模式与投资回报。 目前,苹果正在与几家潜在买家进行谈判,包括Synchrony Financial和Capital One。而摩根大通的参与,使得这一交易变得更加引人关注。梅欧提到,高盛的信用卡组合拥有约17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而摩根大通似乎不愿支付全部账面价值,这无疑为交易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盛本身的股票表现也难以乐观。分手传闻带来的400亿美元的财务损失,令其股价在短时间内下跌了4%。然而,随着投资者对未来展望的重新评估,股价随后反弹,重回503.48美元,似乎市场对高盛的信心未曾动摇。 高盛如今的战斗,并不仅限于与苹果的关系上。公司高管的重新布局,加上对消费金融领域的屡屡失利,使得高盛在这一行业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梅欧对于高盛和摩根大通的评级均为“增持”,他认为在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后,高盛将迎来更多成长机会,并制定合理的市场对策。
回顾这一事件,可以发现高盛与苹果的分手不仅是一场商业上的“恋情破裂”,更是两家行业巨头在金融环境风云变化下的深思与转型。随着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愈加紧密,未来更多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类似的挑战与机遇。 消费者的需求日新月异,传统金融机构若想在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需要灵活应对顾客的需求,更要警惕科技公司在金融领域不断扩张的脚步。高盛是否能够成功重塑自身的商业战略,依旧值得关注。 未来,当高盛从这场“分手事件”中汲取教训,究竟能否在核心业务中取得更大的突破?高盛如何重回投资者的青睐?答案或许也将在这场与苹果的“分手”中逐渐浮出水面。这场金融界的故事,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