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AI芯片和计算基础设施方面,美国实施的出口限制成为中国技术发展的一大拦路虎。为规避这些限制,中国部分AI企业采取了创新且极具隐秘性的方式:通过携带大量硬盘走私至东南亚国家,例如马来西亚,租用当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训练AI模型,从而绕过美国对先进Nvidia芯片的出口管控。美国对高性能计算设备和芯片的出口限制,旨在防止这些技术被利用于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项目,特别是AI技术的军民两用领域。具体而言,Nvidia最新一代的Hopper系列GPU,因其强大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已成为出口监管的重点目标。然而,由于中国本土在高端芯片设计与生产上的短板,这些企业亟需采购海外先进芯片来维持其AI算法模型的开发与训练。面对官方严厉的出口限制和港口海关层层把关,传统的硬件进口渠道受到极大阻碍。
此时,走私数字化数据载体——硬盘,成为了一条另类的“生路”。据报道,多名中国技术人员携带数以百TB计的数据硬盘乘机抵达马来西亚,每人携带多达十五块硬盘,硬盘容量均在80TB左右。这些硬盘内存储的是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大规模数据集。通过这种方式,数据的物理转移替代了在线大批量数据传输,规避了可能遭遇的网络审查与拦截风险。抵达目的地后,这些技术人员会将硬盘数据上传到租用的本地服务器群上。为了支撑高强度AI训练,相关企业在马来西亚租用了多达三百台搭载Nvidia GPU的服务器,利用本地强大的计算资源进行模型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操作背后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精密部署,还包括一系列法律与商业上的“掩护”。例如,部分中国公司通过在新加坡注册的子公司签订服务器租赁合同,规避直接引起东南亚国家监管机构的关注。但当新加坡加强对AI芯片出口的审查后,马来西亚方面要求该中国公司必须本地注册以避免额外监察。此举显示出跨国公司如何利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监管空白或松散环节进行合规边缘化操作。此类绕过芯片出口限制的做法既反映了企业对先进硬件资源的迫切需求,也暴露了美国出口管制实际执行中的巨大挑战。尽管Nvidia官方坚称未发现其芯片被非法转卖至中国的证据,但市场上已经形成了活跃的黑市网络,供应链中各种子公司及代理商的暗地交易层出不穷。
随着美国政府加大对相关国家施压,试图限制芯片流向中国的力度,AI硬件的价格也随之被抬高,增加了行业的运营成本。此外,线上数据传输也难以满足通过正规渠道时限和安全要求,因此“搬运”数据而非硬件成为一种经济且有效的策略选择。马来西亚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法律环境相对宽松的东南亚国家,成为了中国AI企业拓展海外训练能力的理想之地。然而,这一切也使得该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由此带来的监管难题与国际政治压力。美国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有价值超过十亿美元的Nvidia AI芯片通过走私渠道流入中国,这不仅扰乱了全球芯片市场秩序,也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潜在影响。美国商务部因人手和资金不足,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出口管控环节,其执行能力受限成为产业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
今后,行业专家认为,除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情报共享外,技术封锁与贸易管控将结合更有效的追踪技术,例如芯片指纹识别和跨境流量监控,以遏制非法设备流通。中国AI企业此次用走私硬盘物理转移数据的方式,不仅彰显了其突破重重封锁的创新能力,也反映出全球科技生态中日益复杂的产业链博弈。未来,随着技术壁垒与贸易摩擦的加剧,这种“数据出境,硬件绕行”的策略可能会被更多企业采用,何时以及如何加强监管,将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此事件还揭示了一个根本问题:面对战略性高科技的出口管控措施,单一的硬件封锁政策难以彻底阻止技术转移与发展,企业和国家都在不断寻求各种变通与抗衡手段。综合来看,随着AI技术的渗透加速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化,国际贸易政策和技术监管也必将进入一个更加动态和多变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