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随着全球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开始关注这些新兴金融工具的合法性问题:加密货币在伊斯兰教法中是否被视为“哈拉尔”(合法)?这成为了学者、投资者和普通穆斯林热议的话题。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个复杂的议题,分析各方观点以及相关的伦理和法律考量。 当前,许多国家正在将加密货币视为法定货币,特别是一些如萨尔瓦多和中非共和国的国家,已经将比特币正式纳入了国家金融体系。然而,伊斯兰教法对于货币的定义和要求与传统金融体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和缺乏传统金融中介的情况为其合法性问题增添了不少复杂性。 在众多伊斯兰学者中,关于加密货币的看法仍然呈现出相当大的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加密货币的投机性质以及缺乏政府的背书,因此它们是“哈拉姆”(非法)的。
一位著名的沙里亚学者穆夫提·穆罕默德·塔基·乌斯马尼曾明确表示:“货币的本质是交换媒介,而将其作为可交易商品以获取利润是与伊斯兰经济学的哲学相悖的。”他认为,加密货币更多是由复杂的数学过程生成的虚构数字,通常用于投机和非法交易。 然而,伴随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加密货币合法化,这一观点正在逐渐演变。另一些学者,如实用伊斯兰金融的创始人拉卡恩·卡亚利则主张,不应一刀切地将所有加密货币视为哈拉姆。他认为,加密货币的风险和波动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就等同于赌博,关键在于每种加密货币的具体用途和合规性。 值得注意的是,是否将加密货币视为“马尔”(资产)也是一个重要的讨论点。
马尔是指能够被拥有、存储并渴望的东西,比如汽车或房地产。穆夫提·法拉兹·亚当指出:“加密货币仅仅是区块链上的经过验证的条目,它们是可交易和可使用的。”他认为,这些数字本身就可以视为资产,并满足资产的法律定义。 尽管许多学者对加密货币的允许性持开放态度,但对短期交易和投机行为的看法普遍是负面的。在伊斯兰金融中,短期交易通常被认为是不符合原则的,投资者应追求长期收益而非快速获利。加密货币的现货交易被普遍视为合规,只要确保避免利息(利巴)并确保即时结算。
另一方面,加密期货交易则被广泛认为是哈拉姆,主要因为期货合同通常涉及到未来买卖的义务,且可能涉及到债务,这违背了伊斯兰的金融原则。 关于“挖矿”和“质押”的合法性问题亦是引发争论的话题。挖矿通常被视为一种验证区块链交易的必要服务,因其帮助维护网络的完整性而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而质押取决于其具体用途,若目的是增强项目的安全性,则被视为哈拉尔;然而,如果用于生成贷款或利益,则可能被认为是哈拉姆。 当前,有关哪些加密货币是哈拉尔的界定并不统一。芬标委员会已表示,认为比特币在其使用中是哈拉尔的。
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比特币在市场上的广泛接受度。另一方面,以太坊的复杂性使其合法性的问题更为复杂,有学者指出,以太坊可在符合伊斯兰原则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中合理使用,自然符合哈拉尔的定义。 尽管对加密货币的合法性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但随着对数字资产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在适当条件下,加密货币是可以被视为合法的。重要的是,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对加密货币的全面认可,反而强调了对每种数字货币的个体审查。 总之,是否将加密货币视为哈拉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具体用途、结构以及是否符合伊斯兰金融的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的发展,穆斯林在加密货币投资中的态度或将继续演变,但无疑需要更深入的讨论和细致的分析。
这场关于加密货币的讨论,既展示了传统信仰与现代金融技术之间的碰撞,也反映了全球金融体系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