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福赛斯,这位将自己的新闻记者身份及作为英国情报机构MI6的经历转化为惊悚小说的文学巨匠,于2025年6月不幸去世,享年86岁。他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的开创者,以其作品的真实性和紧凑的情节结构深深吸引了全球读者。在其职业生涯中,福赛斯的小说销量累计超过了7500万册,成为了备受尊敬的文学人物。出生于1938年的福赛斯在肯特郡的艾什福德长大,他的早年经历丰富多彩,其中包括在皇家空军服役期间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经历。当空军无法保证他继续留在驾驶舱,他开始寻找更广阔的世界。正是因缘际会,他成为路透社驻巴黎的记者,而这段经历成为他日后写作生涯的宝贵财富。
1961年,巴黎局势动荡,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引发紧张,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面临刺杀威胁。福赛斯通过深入接触戴高乐的保镖,了解了反刺杀行动的内部细节。正是在这里,福赛斯脑海中孕育出了《刺杀杰克尔》构想:一个身份隐秘、无影无踪的职业刺客计划暗杀总统。福赛斯称这个“无名刺客”是唯一能够完成此任务的人物设定。他对此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和认知,使得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惊悚作品,更是对当时世界情报局内部运作的一种真实写照。福赛斯在这之后投身于新闻工作,被BBC派往尼日利亚报道比亚法拉战争。
那时,福赛斯首次直面残酷的战争现实,他的报道挑战了英国政府对尼日利亚政府的支持态度,导致他遭到英国官方批评和调回伦敦。然而,他没有放弃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成为了自由记者,揭露了令人震惊的饥荒真相,从而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援助。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期成为情报“资产”埋下伏笔。福赛斯本人在其2015年自传《局外人》中承认,他曾是MI6的情报人员,虽然他对此颇为低调,称之为“冷战时期的志愿服务”。他曾以商人的身份执行通信传递任务,其间的秘密经验成为了他作品中真实感的源泉。回到英国后,福赛斯面对人生的低谷——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甚至失去了住处。
他决定冒险尝试写小说,以期改善处境。结果,他迅速完成了《刺杀杰克尔》,仅用35天时间完成这部作品,展现了其惊人的写作激情和丰富心理储备。《刺杀杰克尔》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严谨的事实背景,将虚构刺客置于真实历史环境之中,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该小说问世后迅速成为畅销书,1973年被改编成电影,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功,进一步巩固了福赛斯在全球惊悚小说界的地位。此后,福赛斯陆续推出了《敖德萨档案》、《战争之犬》等多部作品,许多都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或严密的情报调查。例如,《敖德萨档案》讲述了一名德国记者追查纳粹战犯的故事,这部小说甚至帮助现实中揭露了纳粹罪犯的身份。
福赛斯的作品不仅仅是娱乐读物,更有助于历史研究和社会正义。他的写作风格独特,注重细节与事实准确性,常常花费数月时间做背景调查,书写过程中却极为高效快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描写非法武器交易和情报行动采取无畏态度,多次因调查现实事件而面临人身安全威胁。其中一次因在汉堡调查军火走私,他曾被服务不明的势力威胁,紧急逃离现场。这种身临其境的经历无疑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真实性和紧张感。在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里,福赛斯不断探索不同题材,涵盖核武器、科威特战争、毒品交易和恐怖主义等现实热点问题。
他也因直言批评英国政治人物托尼·布莱尔和表达对英国脱欧的支持而引发广泛关注。福赛斯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直言不讳的公众知识分子,他在英国《每日快报》专栏中表达对气候变化的怀疑态度,显示出他个人观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尽管多次宣布退休,福赛斯始终难以完全放下写作。他坦言自己写作是出于经济需求,但也透露出深深的创作激情和未完成的事业感。2018年,他推出《狐狸》一书时再度称这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不过仍有迹象表明,福赛斯对写作的热爱长存,他曾透露家中有三台备用打字机,仿佛随时准备继续敲击键盘。
福赛斯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他不仅改变了惊悚小说的写作风格,也为文学和真实情报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评论家和读者一致称赞他为“现代惊悚小说的蓝图”,并对他严谨的写作态度表示敬佩。他的出版社称,与福赛斯的合作是职场中最大的乐趣之一,他的作品将继续激励和娱乐读者多年。福赛斯用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才能,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传奇,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位不可磨灭的巨匠。他的故事不仅属于情报世界,也属于全世界热爱悬疑、历史和真实故事的读者们。
弗雷德里克·福赛斯的作品将继续流传,为后世讲述那个充满神秘、危险与智慧的冷战时代,也启发新的写作者追随他的足迹,创作更多精彩的惊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