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起,谷歌为安卓系统引入了一项重要更新,使其人工智能引擎Gemini能够默认访问第三方应用程序。此次改变标志着谷歌在AI技术与移动系统深度整合上的又一举措,同时引发了隐私保护方面的广泛关注。对于许多用户而言,虽然Gemini的引入提升了设备智能交互体验,但若不主动采取措施,也就等于默认允许其接触和处理诸如WhatsApp、短信、电话等应用中的个人数据。谷歌此举无疑是希望通过AI赋能用户日常操作,实现发消息、拨打电话和设置提醒等功能的智能化自动化,但缺乏清晰的禁用路径与隐私说明也让用户陷入疑惑和担忧。根据最新邮件通知,谷歌表示无论用户是否开启了“Gemini应用活动”功能,Gemini都将获得部分访问权限。邮件中提到,如果应用被阻止,相关数据仍会被保存72小时,这对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人群来说显然难以接受。
此外,谷歌官方的解释显得模糊且自相矛盾,一方面声称之前关闭的设置将保持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又表示这一功能将开始自动推送并生效,使不少用户难以辨别自己的设备是否真正阻断了Gemini的权限。支持页面更是让用户陷入信息迷宫,必须不断跳转页面,尝试查找具体操作指南。即便像作者本人在Pixel 7设备上尝试寻找Gemini应用,结果依然未能找到显式的应用入口,这加剧了是否能彻底禁用Gemini的疑问。面对隐私风险,研究者与安全专家建议用户尽可能关闭“Gemini应用活动”,这能够暂时限制数据收集,但并不能实现完全隔离。如果用户想要完全移除Gemini,谷歌并没有提供简单直接的卸载选项。用户只能借助Android Debug Bridge(ADB)这类开发工具,通过终端命令尝试卸载Gemini应用,例如输入特定命令卸载com.google.android.apps.bard包。
然而实际操作中常碰到卸载失败的提示,表明这一预装AI引擎或被系统深度绑定,难以轻易删除。此举让人想起当年微软将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预装并嵌入Windows系统的做法,引发了激烈的反垄断诉讼。谷歌将Gemini深度植入安卓系统,很可能也会因此遭受类似争议和法律挑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Gemini对一般用户的潜在便利。它能通过语音指令或自然语言对话完成诸多任务,极大地提升手机的智能化水平。对不少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更加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
然而,隐私保护意识日益提高的现代用户群体中,也存在大量反感强制性AI集成的声音。特别是对于数据敏感度高的用户,Gemini带来的访问权限让他们的个人信息处于较为开放的状态。谷歌方面目前未提供任何方法,能够彻底又简便地去除该AI引擎,致使隐私权保护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建议安卓用户定期在“应用权限管理”中检查Gemini及相关服务的访问权限,关闭无关权限尽可能限制数据采集。同时,密切关注系统更新和谷歌声明,及时获取配置方法的最新消息。选择使用第三方隐私保护工具亦是可行方案。
总的来看,谷歌推动AI深度融入移动设备生态,体现了其在未来技术布局上的决心和野心。但对于广大安卓用户而言,在充分享受智能化红利的同时,更需要理性对待自身数据的管理和隐私安全保护。没有明确及便捷的禁用或完全删除Gemini的方法,便可能让部分用户陷入被动状态,形成信息和权利的不对等。未来谷歌在推广Gemini的进程中,须在技术便捷与用户隐私间找到平衡点,完善相关政策和操作指引,增进透明度,回应用户的合理诉求。只有做到尊重并保障用户的选择权和数据安全,才可能真正赢得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