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航空制造业继续面临复杂的供应链挑战,尤其是发动机供应问题成为航企交付的关键瓶颈。作为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商之一的欧洲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在近期的业绩和市场发布会上披露了当前面临的发动机延迟难题,但同时重申了其全年飞机交付目标,显示出强大的市场韧性与战略决心。空客目前有大约60架已基本完成机体制造但因发动机短缺而未能及时交付的“空壳”飞机,较上月的数据明显增加,反映出供应链紧张状态的加剧。然而,空客CEO Guillaume Faury强调,尽管交付过程将较为困难且多为年末集中释放,但公司与发动机制造商之间已达成保证支持的协议,确保2025年交付目标实现。面对发动机供应波动,空客主要供应商CFM International(通用电气航空与法国赛峰联合拥有)遭遇持续供货延迟,而RTX旗下Pratt & Whitney则因近期劳资纠纷爆发的罢工引发新的供应紧张,空客方面承认Pratt的发动机延迟虽然为新问题,但目前最大困扰仍集中在CFM的供给不足。强劲的市场需求和空客持续保持接近疫情前的生产水平,赋予供应链巨大压力。
高强度的生产节奏一方面避免了供应链波动带来的不稳定风险,另一方面导致库存增加及财务压力加大。最新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空客现金消耗较市场预期多出约10亿欧元,虽如此,财政指标依然正常,盈利状况超出分析师预期,主要得益于国防和直升机业务的强劲表现。空客的调整后营业利润接近翻倍至15.8亿欧元,营收稳定在160.7亿欧元左右,防务与空间事业部以及直升机部门的业绩表现优于市场共识。飞机产能方面,空客宣布将在2029年将A330neo宽体机的月产量从目前的4架提升至5架,以应对宽体机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保持其他机型产量目标不变。尽管面临发动机供应阻碍,空客仍致力于维持产品多元化和产量增长,充分证明其在全球航空制造领域的领军地位。对于供应链的挑战,空客采取了多种策略。
首先与发动机制造商保持紧密沟通与合作,确保供应承诺落实,并在劳资纠纷等突发事件中积极介入推动解决。其次,空客通过调整内部生产节奏和库存水平,降低延迟对整体交付的影响。此外,公司继续多元化供应基础,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风险,增强供应链弹性。当前全球航空市场经历复苏,航空公司对新机需求旺盛,尤其是在中国、亚太及中东等新兴及成熟市场的增长推动。此外,环保减排压力促使更多航空公司加速更新机队,空客新型高效机型备受青睐。交付延迟虽对客户体验带来挑战,但空客坚定的交付目标体现出其对市场前景的信心和对客户承诺的重视。
未来,空客将依托技术创新和供应链整合,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其在卫星、战机和直升机等多元业务板块的盈利表现也为企业整体财务稳定提供支持。总的来看,2025年空客虽遭遇发动机供应瓶颈困扰,但依然展现出强大生产能力和客户服务承诺。随着供应链问题逐步缓解,全年交付增长目标预计可望实现,巩固其全球领先的商用飞机制造商地位。面对波动的市场环境与挑战,空客通过协调供应商资源、加速产能提升以及优化财务策略,成功保持行业竞争力,持续引领全球航空工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