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货币的兴趣逐渐显现,但整体需求依旧处于萌芽阶段。近期,比特币价格突破12.3万美元大关,震惊全球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对于机构投资者在推升数字资产价格中作用的讨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机构投资参与度有所提升,但他们的整体持仓量和影响力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市场研究机构21Shares的研究主管Adrian Fritz指出,目前零售投资者依然是加密市场的主力军,机构投资者刚刚进入赛道,属于“早期阶段”。从持仓结构来看,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在比特币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中的占比不足5%,而对冲基金和财富管理机构合计持有约10%至15%。值得注意的是,后者所购买的ETF多数是代表高净值个人客户的产品,零售投资者总体占据主导地位。
近期零售投资者对加密ETF及相关股票的疯狂买入,显著推动了数字资产价格上涨。例如,2024年底在美国新总统提出加密友好政策后,市场迎来一波强劲反弹,反映出政策环境对投资者信心和市场表现的重要影响。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关键立法,为数字资产市场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监管框架。其中,将稳定币纳入监管范围的“Genius法案”尤其重要,旨在规范以美元为挂钩的加密货币代币,有望成为美国首个针对数字资产的联邦法律。总统预计即将签署该法案,令市场人士倍感振奋。与此同时,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其他两项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法案,正等待参议院审议,这些法规分别对数字商品的定义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权责进行了明确划分,极大提高了加密资产的合规透明度,为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扫清障碍。
大型美国银行如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也已着手筹备发行稳定币,进一步推动加密资产的主流化和机构化。统计数据显示,自2024年7月以来,全球上市公司累计持有的比特币增加了120%,现持仓量超过85.9万个,约占总供应量的4%。不少企业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及可转换证券募集资金,置入比特币作为现金储备的替代方案,显示了机构资产配置的多元化趋势。特别是被称为“比特币国库公司”的战略公司(SPA)和游戏零售商GameStop等以持有大量比特币闻名的上市企业,其股票价格涨幅显著超过了比特币本身,成为投资者规避传统市场波动同时涉足加密领域的创新渠道。业内观点认为,一旦比特币价格跌破9万美元,这些企业的比特币资产将面临账面亏损风险,显示出加密市场的波动性及潜在风险。整体而言,尽管机构投资者开始在市场中露面,但由于数字资产尚未完全进入主流投资组合,进入路径较为缓慢且谨慎。
TP ICAP数字资产全球联合负责人Simon Forster预测,到2026年,随着监管环境完善及市场机制成熟,养老基金及长期持有机构将逐步加大加密资产配置比例,市场参与度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对加密ETF的净流入也呈现上升趋势。今年以来,机构投资巨头如威斯康星州投资委员会、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和对冲基金Millennium Management均披露了其持有加密ETF的情况,反映机构层对数字资产配置的兴趣增长。加密货币整体市值现已达到3.8万亿美元,自美国2024年大选前上涨了近66%,其吸引力逐渐被传统金融市场认可。比特币今年累计上涨约25%,远超标普500指数的6.5%涨幅,而以太坊及XRP等其他主流数字资产表现亦不俗,分别上涨了2%和40%。随着政策环境趋于明朗、市场参与群体扩大、投资产品丰富多样,机构投资者的加密资产需求必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面对这一趋势,投资者、监管者及市场参与者仍需密切关注市场波动、政策变化及技术创新,谨慎规划,稳健前行。只有在全面理解风险与机遇的基础上,机构投资才能为数字资产市场注入持续动力,助力其实现更高水平的成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