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不仅仅是投资者口中的投机对象,它们开始成为企业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名企业如Strategy(前MicroStrategy)积极购入比特币,并将其纳入公司财务报表,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效仿。尤其是在以以太坊为核心的加密资产领域,一种被称为“加密库存热潮”(crypto treasury craze)的现象正席卷市场,这一现象带来了新的市场稀缺性,被业界人士誉为“真正的稀缺性”。BitMine董事长李汤姆对此进行了详细阐释。 近段时间,BitMine迅速成为以太坊最大的公开持有者,短短两周内便积累了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以太坊资产。公司计划将持仓以太坊比例提升至5%,这一规模堪称市场中的巨兽。
李汤姆强调,这不仅仅是资产持有的数量问题,更重要的是积累的速度和力度。“目前以太坊出现了真正的稀缺性”,他在接受DL News采访时如是说。加密货币的稀缺性传统上依赖于其总供应量的有限性,但现在更多体现在被大规模机构持仓所带来的市场流动性降低,这种现象极大影响了市场供应结构。 美国知名加密货币投资者迈克尔·塞勒是推开企业持币风潮的先驱,战略公司自2020年8月开始购入比特币,目前持有的比特币占比总供应量的3%以上,股票价格更是实现了十倍上涨。其他企业纷纷开始将目光投向风险相对较高但潜力巨大的以太坊,认为它的应用场景及生态系统具备更大的宏观价值。李汤姆认为以太坊远超过比特币的意义,是“本年代最大的宏观交易机会”。
以太坊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作为智能合约平台的不可替代地位,尤其是其背后的稳定币经济体。稳定币作为加密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值已高达2720亿美元,并且随着美国总统签署天才法案(Genius Act),允许银行发行自己监管合规的稳定币,市场容量有望进一步扩大。李汤姆将稳定币比作“加密领域的ChatGPT”,以太坊则是它的骨干网络,稳健、法理完备且几乎没有停机时间。 这种企业集中持有以太坊的趋势带来了新的投资模式。受Strategy启发,BitMine推出了“每股以太坊持有量”这一指标,方便投资者通过股票直接理解及衡量背后持有加密资产的价值。截止7月底,BitMine持有约60万枚以太坊,市值超22亿美元,此外还有192枚比特币及超过4亿美元现金,使得其摊薄后每股净资产价值达到23美元,较一个月前的4美元有了显著增长。
然而,这一趋势并非没有争议。著名做空者吉姆·查诺斯将Strategy的某些财务操作称为“彻底的金融胡言乱语”,并对其进行了做空。在业内,包括Coinbase的分析师也曾警告企业加密库存存在“系统性风险”,宏观分析师诺埃尔·阿切森则将这一现象描述为“令人担忧”。虽然存在风险,李汤姆并未对该话题直接回应,而是选择结束了采访。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企业密集购入加密货币带来的“真正稀缺性”不仅局限于价格上的上涨,更反映在市场结构与流动性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供应链上的以太坊被锁定在企业财报中,导致市场上真正可以流通和交易的数量被压缩。
在供应难以快速增加的同时,需求因稳定币的扩展及更多企业积极部署而保持高位,天然催生了一种稀缺状态。 这为投资者带来了从以往单纯跟踪加密货币价格的思维,向企业资产配置以及链上资产的内在价值转变。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企业的持仓动态,捕捉加密资产潜在的价值增长点。BitMine与Strategy模式的兴起,也使得投资者能够更直观地评估企业持有的数字资产净值,实现更透明的市场表现与更有形的投资信心。 另一方面,以太坊利用其成熟的智能合约生态与底层技术优势,成为稳定币等金融应用的基础平台,推动了加密生态的多样化发展。随着相关监管法案的出台,为加密领域的合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增强了企业和公众的信心。
加密货币从边缘资产逐渐走向主流资产类别,企业加仓其中可视为其认可度和应用价值的直接体现。 总结来看,企业加密货币库存热潮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BitMine及其董事长李汤姆提出的“真正稀缺性”观点,为市场参与者理解当前加密资产价格上涨背后的驱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尽管存在争议与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更多持币企业的出现,数字资产正不断被重新定义,其市场价值与地位也将迎来新的高度。未来,投资者与监管者需持续关注这一趋势的发展,寻找风险与机遇间的平衡点,推动加密市场走向更加健康、稳定与繁荣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