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发展,智能合约作为去中心化应用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数字货币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智能合约的安全问题频频爆发,导致数十亿美金的资金损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人工智能(AI)辅助编程的崛起引发了广泛讨论。智能合约开发者和安全审计专家普遍认为,尽管早期研究指出AI生成代码存在安全隐患,但在专业人士的把控下,AI编码能够显著强化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和质量。 2024年11月,由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基于AI的编码工具可能生成包含漏洞的代码,还存在模型本身被攻击和操控的风险。报告显示,多个主流AI模型生成的代码片段中,近一半存在安全缺陷。
相关研究进一步指出,经过AI生成的代码如果被纳入后续训练数据,可能形成恶性循环,持续影响未来的代码质量和系统安全。另有研究通过构建包含180项任务和44种漏洞类型的测试基准,发现当前最先进的AI在安全代码生成上的通过率不足35%。 尽管上述研究为AI编码潜在风险敲响警钟,但包括智能合约开发者和安全审计人员在内的行业从业者普遍对AI工具抱有乐观态度。他们认为,AI辅助编程并非替代人类程序员,而是作为有效补充,加快编程流程和代码检验。以Base去中心化交易所Alien Base的匿名主开发者0xAw为例,其明确表示,AI主要用来获得快速的编码参考和“模板化”的代码生成,帮助完成基础且显而易见的功能开发。同时,他强调,智能合约开发过程中仍需大量测试与迭代,整体仍由开发者把控。
Hacken的高级区块链开发者Anton Holovchenko分享了使用集成AI功能开发环境Cursor的体验。他指出,AI在代码自动补全及合同模板生成方面表现突出,但最终代码仍需开发者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并修正潜在错误。他特别强调反对“vibe coding”——即让AI独立完成编码且缺乏足够人工审查的做法,认为这不仅无法提升代码质量,反而极易引入风险。 来自Web3安全公司的安全工程师Shantanu Sontakke也持积极态度,虽主要将AI用于区块链和AI相关侧项目的原型设计,但同样看到了AI提升文档编写和注释精准度的效果。他认为良好的文档是智能合约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AI有助于推动项目规范建设。 事实上,行业内使用AI工具编写智能合约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
0xAw透露,身边大多数开发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AI辅助编程,主要作为参考和效率工具,而非主动完全依赖AI完成关键工作。AMLBot的首席技术官Mike Tiutin更表示,AI工具普及度“相当高”,并预期未来智能合约的代码质量和基础安全水平将得到提升。 然而,尽管AI能带来更多自动化和便利,专家们普遍提醒,过度依赖而忽视审查与测试,将可能造成隐患。Holovchenko指出,只有当有经验丰富的人类程序员与AI协作时,才能真正提升代码的安全和可靠度。若盲目相信AI“代码已经安全”的结论,反而易被虚假安全感误导。 0xAw还观察到,部分初级开发者可能因过分依赖AI,缺乏自我成长动力,难以晋升到高级岗位,但他对AI在智能合约开发中的应用持“理性乐观”态度,认为得益于智能合约需要多轮测试和修正,最终交付的代码依然会经受实践检验。
Tiutin则强调,AI工具将在智能合约审计行业实现成本优化,同时保证审计质量不被削弱,原因在于行业更强调审计公司的品牌信誉而非单纯的审计工作本身。他认为AI的普及将大幅减少粗心大意的失误,推动更多协议实现更强的基础安全保障。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AI与智能合约技术的结合不仅体现在代码层面,还体现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上。开发者利用AI提高文档和代码注释水平,有利于促进社区协作和漏洞发现,有助于构建更加透明和高效的审计流程。同时,AI工具还能辅助深度分析攻击面,帮助安全团队集中精力解决更复杂和关键的漏洞。 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区块链安全生态的完善,智能合约开发流程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专业开发者在AI的辅助下能够更快识别安全风险、改进代码结构、提升性能表现。与此同时,业界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监管规范和审计标准,确保AI生成代码的质量可控和责任明晰,防止单纯依赖AI而忽视人类专业判断的风险。 总结来看,智能合约开发者普遍认同AI编码会为加密货币安全带来积极影响。AI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强了安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尽管“vibe coding”概念反映了部分对AI独立编码的担忧,但合理利用AI辅助工具,结合人类专家的技术审查,将为智能合约安全注入新的活力。区块链行业正迎来智能合约编程方式的变革,AI正在成为提升代码质量和保障数字资产安全的重要推手。
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AI与人类开发者协同共进的模式将成为主流,推动加密货币生态系统走向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