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币安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2024年以太坊的市场份额骤降至自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仅为13.1%。与此同时,山寨币的主导地位却持续上升,达到28.2%的新高。这一转变标志着加密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许多分析师和投资者对此表示担忧。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以太坊虽然进行了重大升级,包括Dencun升级和现货以太坊ETF的推出,但市场反响却不尽人意。Dencun升级的重点在于减少第二层(Layer 2)的交易费用,然而这一措施导致以太坊的第一层(Layer 1)费用收入降至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显然,尽管以太坊仍被视为区块链革命的重要基石,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正受到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
报告指出,以太坊面临的竞争之一来自生态系统外的多个新兴项目,尤其是Solana,其在2024年的市场份额增长高达131.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太坊的交易量和搜索兴趣仍然停滞不前。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了以太坊的市场表现,也引发了关于其未来发展的重大讨论。 近几年来,以太坊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的地位一直很重要,但最新的数据显示,许多去中心化应用(dApps)正在转向其他平台以寻求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费用。例如,dYdX等项目已经开始迁移到应用链(app-chain),这表明用户对以太坊充值及交易费用的不满日益加深。尽管以太坊的管理团队正在努力促进第二层解决方案的推广,但这些努力是否能成功吸引用户重返以太坊生态仍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Dencun升级不仅削减了第二层的交易费用,还显著拉低了第一层的收入。以太坊的燃烧率也因此下降,反转了自2022年转向权益证明(PoS)后形成的通缩趋势。这使得以太坊在市场中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弱,因为投资者通常较为关注其通缩属性对资产价值的正面影响。 自2024年以降,以太坊的通货膨胀率首次转为正值,这一变化让“超声波货币”(ultrasound money)的概念渐渐淡化。以太坊自带的一系列风险和竞争对手的崛起,使得这一理念遭到质疑。随着以太坊在通货膨胀动态上的转变,许多投资者不得不重新评估其长远价值。
报告还强调了层次分化(Layer 2)增长和应用链对以太坊构成的挑战。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400万的以太币被转移至这些层次平台。这一转变虽突显了以太坊作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基础的重要角色,但同时也加剧了其核心生态系统价值的转移。新兴的第六层(Layer 6)项目如Uniswap迁移到Unichain,以及天真的TON等,都在不断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未来升级方面,以太坊即将在2025年初进行Pectra升级,预计将针对提高第二层的扩展性进行优化,以期能够应对来自竞争链的挑战。然而,行业专家警告,若以太坊在增强第二层可扩展性与维护第一层价值之间未能找到平衡,其长期价值的累积将受到威胁。
此外,随着经济价值的转移至第二层,以太坊亟需应对分散化、互操作性及集中式顺序处理器(sequencer)所带来的风险挑战。 在这些转变中,ETH作为非主权货币的需求则显现出一些积极的信号。以太坊推出的层级路线图强调了其作为储备资产的实用性,并希望借此巩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然而,未来方向不明的局面仍然对其未来的相关性提出了质疑。 另一方面,报告也强调了以太坊市场对手续费驱动未来的看法。主导问题在于,交易费用和矿工可提取价值(MEV)是否能够驱动更大的价值捕获,抑或是ETH作为燃料代币、交易媒介以及抵押资产的效用更加重要。
虽然以太坊的发行率仍低于1%,保持其稀缺性,但不断下降的费用收入令人对其燃烧机制的有效性产生担忧。 2024年,仅去中心化交易所就花费了5.128亿美元用于手续费,而ERC-20代币和ETH转账则分别贡献了1.594亿美元和1.489亿美元。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去中心化应用转向应用链,以太坊对交易费用的需求也经历了重大转变。 总结来看,以太坊在面对不断增强的竞争及市场动态时,必须采取清晰的战略方向,以在不断丰富的生态系统中寻求调整与创新。无论是通过Layer 2扩展,还是通过维护Layer 1的收费基础,以太坊都需仔细评估和应对当前剧变,加固其在未来市场中的位置。这场市场的洗牌显然还在继续,而以太坊的持有者和投资者也在用心观察每一个变化,并制定相应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