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疫情频发的背景下,开发高效、环保的食品保鲜和消毒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近期,南洋理工大学(NTU)与瑞典PureFize Technologies携手研发出一种革命性的紫外线(UV)芯片,这项创新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还能显著延长食品的保鲜期,成为业界和消费者的福音。该UV芯片被集成到一款名为EcoLoc的便携设备中,专为搭配宜家365+系列食物储存容器而设计,使得保存食物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这项成果代表了半导体照明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大突破。传统上,应用于消毒的紫外线多依赖水银灯产生UVC紫外线,然而水银的高毒性不仅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也限制了其使用场合。相较之下,本次开发的紫外线芯片采用无水银设计,尺寸小巧,仅几厘米大小,能够在密闭小空间内实现高强度运转且无需额外降温,极大地提升了实用性和环保性能。
该芯片利用阴极发射的电子在真空环境中被加速撞击阳极,从而产生以265纳米为主的短波UVC紫外线,同时其辐射谱涵盖了UVB和UVA波段,综合作用于微生物的DNA及细胞结构,有效破坏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实验数据显示,这款UV芯片在几分钟的照射后,能够彻底减少引起食品变质和疾病传播的多种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以及军团菌,甚至有效灭活新冠病毒(SARS-CoV-2)。这意味着不仅食品保鲜得以延长,同时也在疫情防控及公共健康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食品保鲜效果同样令人瞩目。通过在实际应用中,搭载该技术的食物容器能够将容易腐败的面包、水果、蔬菜及肉类的保质期延长至近一周,且几乎不改变食物的原有口感与气味。消费者能够借助这款集成UV芯片的设备,轻松实现居家食物的安全存储,减少浪费,提升生活品质。
这项技术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可适应从零下2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的工作环境,并支持即开即停,极大地方便日常操作和节能。与传统水银灯相比,它不仅环保且更加安全,更适合嵌入各类家用及医用设备。研发团队表示,未来计划将UV芯片技术扩展到更多应用领域,包括冰箱内部照射、医疗器械消毒以及快速食品杀菌等,实现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的多维度提升。由南洋理工大学LUMINOUS!半导体照明与显示卓越中心牵头的这一项目,不仅推动了半导体照明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还为食品杀菌保鲜领域提供了创新的新方向。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UV芯片有望成为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保障。与此同时,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提升需求也为该技术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本文介绍的UV芯片不仅代表了科学技术向实际生活应用转化的典范,更反映出科研机构与工业企业合作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从长远来看,该技术将助力构建更健康、更环保的食品储存和消费模式,有效减少食品浪费,提升食品流通效率。UV芯片在细菌杀灭和食品保鲜上的突破意义深远,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且安全的使用体验,也为政府和企业带来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和商业机会。随着研发继续深入,未来更多集成了该芯片的智能食品保存产品将进入家庭和市场,推动食品安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