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国司法部透露,两名中国科学家因涉嫌将具有极高危害性的真菌胚菌 Fusarium graminearum(禾谷镰刀菌)走私进入美国而被控多项罪名。该真菌被称为农业恐怖主义潜在武器,可导致小麦、大麦、玉米和水稻等重要作物严重病害,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以及人体和畜禽健康问题。这一事件不仅牵动国际社会的神经,也再次引发了关于生物安全和国际科研合作的激烈讨论。 Fusarium graminearum真菌,俗称头腐病菌,是一种能引起禾谷类作物头腐病的病原体。这种病害在农业界被视为极具破坏力的疾病之一,每年给全球粮食生产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感染这一真菌后,作物的籽粒会变得变质,不仅导致减产,还会产生危害人畜健康的真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广泛危害粮食安全。
美国司法部声明称,涉嫌走私此菌的两名科学家分别是33岁的简云清和34岁的刘尊勇。二人被控阴谋走私、虚假陈述、签证欺诈等罪名。案件陈述显示,刘尊勇曾在底特律机场被查获背包中藏有红色植物样本,随后被拒绝入境并遣返回中国。简云清则已在密歇根东区联邦法院出庭,并被羁押等待保释听证。 据悉,这两名科学家曾均在中国从事对禾谷镰刀菌的研究工作,并计划将该真菌带入美国,在密歇根大学的实验室开展相关科研。然而该大学并未获得允许处理此类高风险病原体的联邦许可证。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披露,简云清早在刘尊勇被拒入境前就已经在校内实验室处理该真菌。两位研究者的通信记录和刘尊勇手机中的一篇研究论文《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植物-病原体战争》进一步证明,二人意图利用美国实验平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案的安全风险,认为此类真菌具有潜在的农业恐怖主义武器属性,足以对美国农业基础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该真菌不仅能大幅减产,还可通过产生旋啁毒素对人体造成呕吐、肝损伤及生殖缺陷等严重健康问题,进而影响牲畜养殖业,造成连锁经济和社会影响。美国东区检察官Jeron Gorgon Jr在公开声明中强调,真菌走私案件事关国家安全,特别指出简云清作为中国共产党成员的身份,暗示该事件背后可能涉及更广泛的政治与国家层面因素。 此事件也加剧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科研人员的签证限制力度。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曾宣布将“积极撤销”部分中国留学生签证,引发中方强烈反对,批评该举措是“不合理的”、“歧视性的”。事实上,这一案件是特朗普政府加大移民和留学生签证监管的一个缩影,体现了美中两国在科技安全及国家利益方面日益紧张的态势。 此外,事件背景中也提到了其他涉及生物样本未申报的科学家案件,例如哈佛大学的俄罗斯科学家凯瑟尼娅·彼得罗娃因未申报生物样本面临可能遣返,这反映出美国对于涉外科研活动的监管愈加严格。 从农业和生物安全的角度看,禾谷镰刀菌的扩散和传播对全球粮食生产体系构成严重威胁。作为小麦、玉米等主粮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它能够快速感染作物田块,造成大面积减产和品质下降,诱发食品安全问题。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普遍认为,遏制此类真菌的传播并防范其被恶意利用的风险是当前农业安全维护的重要课题。
现代农业生产高度依赖稳定的生态与病虫害防控体系,而像禾谷镰刀菌这类病原微生物一旦被非法引入或滥用,则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破坏。恶意利用农业病原体进行“农业恐怖主义”不再是幻想,成为国家安全的新隐患。美国此次事件正是一个警示信号,提示各国须加强生物安全法则,提升对跨国科研人员和生物样本流动的监管力度。 从国际关系层面看,此次走私事件引发的争议,必将使美中两国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受到更大限制。尽管全球科学界普遍强调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性,但面对国家安全威胁,各国政府不得不权衡开放与管控的边界。此次案件增加了双方彼此猜疑,恐加剧已经紧绷的双边关系。
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生物安全事件的频发催生了更多国际合作与监管需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推动建立更严密的国际检疫和植物病害监测体系,以防范跨境病害传播。事件提醒相关国家应重视农业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加强农业科研活动中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安全管理。 事件还涉及对科研伦理和生物安全法规的深刻反思。针对涉及高风险病原体的研究,科学家和研究机构需要严格遵守国际规范和所在国政策,防止科研活动被滥用或误用。政府则应加大对涉及重要生物材料的入境管控和审查,确保科研诚信和国家安全并重。
综上所述,禾谷镰刀菌走私事件,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议题,牵涉农业安全、生物安全、国际关系与科研管理。它突显了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科技交流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也促使各国思考如何在保护国家安全与推动科技进步之间找到平衡。未来,确保国际科研透明度、强化生物安全法规以及推动跨国协作,将成为遏制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