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的领导权与政策制定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现任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之间的紧张关系愈加凸显之后。鲍威尔自2018年起担任美联储主席,尽管特朗普起初提名其任职,但两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恶化。尤其到了2025年,这场政治角力进入了新的阶段,特朗普公开猛烈抨击鲍威尔,并可能提前宣布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试图借此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特朗普的批评并非第一次,但此次言辞和行动的激烈程度凸显了美联储独立性所面临的挑战。特朗普称鲍威尔“极其平庸”且“智商低”,批评其货币政策过于严厉,尤其是在利率调整方面坚持紧缩立场。特朗普的这些言论不仅在政治领域引起震动,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
市场反应迅速,投资者对未来利率走向的预期开始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走势和短期国债收益率出现波动,美元汇率也显示出敏感反应。与此同时,华尔街传出“影子主席”(shadow chair)的说法,即特朗普可能借此人选置于美联储内部,通过非官方身份影响货币政策决策。虽然这类人选暂未被正式确认,但已引发广泛猜测。其中包括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以及现任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等被视为潜在人选,他们具备不同的经济观点和政策倾向,尤其是对降息态度的分歧令人关注。预计此举不仅可能挑战美联储的权威,也将引发政治与经济界对于美联储角色的更深思考。美联储的独立性历来被视为美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石,政策制定通常超越短期政治利益,侧重于经济基本面和长远考虑。
鲍威尔及其领导下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多次表示其决策不受政治压力影响,强调经济数据和研究是决策依据。然而,特朗普若选择提前提名继任者,并加大对此路径的政治干预,或许会使美联储处于舆论与政策的双重压力之下。这种潜在的政治干预被金融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广泛质疑,批评其可能造成政策的不稳定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除了利率政策上的分歧,美联储近期还采取了适应特朗普诉求的银行监管措施,包括取消一些“声誉风险”指标以及放宽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要求,这些变化被认为为缓解银行压力和回应政治压力而设。尽管如此,特朗普的核心不满仍集中于联邦基金利率持续保持高位,制约经济增长和股市表现。金融市场中的反应尤为明显,投资者纷纷调整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股票市场出现波动,债券市场短端收益率跌幅显著,美元汇率也随之下滑。
芝加哥联储主席奥斯坦·古尔斯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的决策不受政治因素影响,他强调政策制定完全基于透明的会议纪要和经济数据,体现了美联储独立运作的原则。然而,在现实政治环境中,公众和投资者对美联储的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避免政治干预,保持客观和专业。未来的美联储领导权竞争无疑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全球经济复苏、通胀压力和地缘政治复杂背景下,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和监管措施备受关注。特朗普通过提前指定继任者,意图影响货币政策走向,如果得逞,可能导致短期内政策的不连贯和市场波动性加剧。同时,这也可能引发美联储内部成员之间的裂痕,以及国会和公众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进一步担忧。
总的来看,特朗普对鲍威尔及美联储的政治攻势突破了传统界限,令美联储的政策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面对这一局面,美联储如何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将成为未来经济政策制定的关键所在。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应密切关注这场政治博弈的动态,以便更好地把握美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及其对全球市场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