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信息技术,正逐步改变金融市场的运作模式。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摩根大通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力图利用区块链推动资本市场的效率提升与创新发展。2025年6月,摩根大通三位高管分别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旗下的加密资产工作组展开了关键会谈,双方围绕资本市场的链上化进程进行深入探讨。这一会议不仅标志着传统金融业对区块链应用的重视程度再度提升,也彰显出监管机构对数字资产合规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摩根大通此次派出的代表分别是Scott Lucas,数字资产市场主管、Justin Cohen,全球股票衍生品开发主管,以及Aaron Iovine,全球数字资产监管政策主管。他们从市场前沿和政策视角共同讨论现有资本市场活动向公共区块链迁移的可能性与潜在风险。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篡改,这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效率与信任的双重保障。摩根大通和SEC特别关注了区块链对现有金融模型的冲击,包括如何评估风险,调整合规体系,以及探索市场参与者可能获得的新机遇。摩根大通在数字资产领域已有深厚积累,特别是其数字平台支持回购协议等短期融资业务,属于数字融资和数字债务服务范畴。此次会谈中,摩根大通分享了自身在数字资产业务布局中的经验与实践,并提出竞争优势的潜在方向。将资本市场活动链上化,有望大幅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通过资产通证化解锁新的收入渠道。SEC方面则表达了监管灵活性与风险防范并重的态度,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已启动名为JPMD的存款通证试点项目,在Coinbase底层链Base上推出。该试点旨在让Coinbase的机构客户能够在数字链上进行资金交易,展示了摩根大通探索基于区块链的存款资产数字化的决心。Base作为一个Layer 2区块链,自2023年8月推出以来,成为锁仓价值最大的二层链平台,生态持续扩容,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基础。摩根大通近期还提交了JPMD商标申请,涵盖数字资产交易、转账及支付处理等多项服务。此举引发市场对摩根大通是否会联手其他大行发行稳定币的猜测。然而,来自摩根大通区块链部门Kinexys的高管Naveen Mallela澄清,存款通证相较稳定币具有监管合规性高、可扩展性强等优势,且运作在传统银行体系的储备金基础上,是一种更适合机构使用的途径。
存款通证并非仅是法币的数字替代品,而是依托真实银行存款支持的数字化金融工具,这使其在合规和稳健性方面优于普通稳定币。此次摩根大通与SEC的会谈透露出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加密资产监管挑战的态度,也反映了监管层对资本市场链上技术应用前景的开放姿态。双方均认识到,只有建立稳健且灵活的监管框架,才能促进区块链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链上资本市场的出现,意味着交易流程将更透明、高效,结算时间可望大幅缩短,金融产品设计也将更加多样化,这对市场主体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具有极大吸引力。摩根大通通过JPMD项目等实践,探索数字资产生态中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来源,同时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未来,随着更多支持链上资产的基础设施搭建完成,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将进入快车道。
监管机构的积极沟通与指导,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的深度参与,将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开放、透明且具有韧性的金融环境。总而言之,这次摩根大通与SEC的会谈堪称资本市场向链上迁移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双方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技术的高度重视,也为行业树立了协调发展与合规创新相结合的典范。未来,资本市场参与者需要持续关注监管动态与技术进步,把握区块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推动金融服务迈向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