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和智能化时代的加速发展,技术产品已经深度嵌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日益凸显:来自中国的技术设备和系统正在渗透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形成潜在而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这种隐秘而广泛的技术入侵已晋升为一场国家紧急危机,亟需全球特别是相关国家高度重视并迅速应对。美国的太阳能发电领域近期暴露出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许多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零部件被发现带有“自毁开关”,也称为“杀伤开关”,这些开关可以远程关闭甚至破坏设备功能。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关键技术已经部署在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家庭、企业及电力设施中,这使得敌对国家能够在必要时刻通过远程控制瘫痪重要基础设施,威胁国家安全。中国的技术入侵不仅仅是网络间谍行为,更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控制策略。
通过隐藏在日常使用的硬件设备中的后门和潜在破坏机制,北京能够在无需发动传统军事冲突的前提下,直接影响及干扰美国经济运转和国民生活。太阳能产业只是冰山一角,航运物流、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平台及支付终端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均同样受到渗透。近期媒体曝光一家名为派克斯科技(PAX Technology)的中国企业,其支付终端设备在美国广泛使用,却被证实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有密切联系,且曾因将加密数据发送至未知第三方而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财政部的调查。尽管如此,这些设备仍在美国市场活跃,显示出监管漏洞及国家安全防护的迫切短板。这种情况实质上反映出全球供应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现代科技制造流程高度跨国化,使得从零部件设计到组装均可能成为渗透的突破口。依赖含有潜在安全风险的外国产品不仅加剧了国家系统的脆弱性,也使得信息安全、数据隐私及经济安全面临多重威胁。
防范和应对这一危机需采取多方位措施。首先,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入境和供应链环节的安全审查力度,特别是对于关键基础设施使用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其次,扶持和发展本土核心技术产业,实现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自主可控,减少对高风险外国产品的依赖。此外,公众及企业也应提高安全意识,主动参与安全培训,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早期识别。同时,国际合作在防止技术渗透方面亦必不可少。面对技术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安全挑战,各国应加强情报交流,共同制定和执行行业安全标准,形成有效威慑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防范中国技术入侵并不意味着关闭交流与贸易的大门,而是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的开放与合作。平衡发展安全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摆在各国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场技术入侵警示我们,现代战争已进入信息与技术的竞技时代,传统的军事防御已不能完全涵盖安全需求,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同样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使用智能设备、依赖数字服务的个人和组织,都可能是不经意间的安全漏洞。只有通过整体战略布局和全民安全意识提升,才能构筑坚固的技术防线。未来,谁能掌握关键技术和数据控制权,谁就拥有了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
在此背景下,抵御技术入侵,保障数字主权,已成为确保国家长远繁荣与稳定的必经之路。中国的科技扩张不仅是经济战线上的竞争,更深刻地体现了技术与国家安全的交织。对此,我们需以高度警觉和务实行动回应,打造兼具创新与安全的现代科技体系,才能真正守护国家的安全底线和人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