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资产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桥梁,其监管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美国参议员辛西娅·拉米斯(R-Wyo.)和克尔斯滕·吉兰德(D-N.Y.)于2024年4月17日联合提出了《支付稳定币法案2024》,这是一项意在为稳定币产业带来清晰监管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突破性双党立法。该法案定位于确立一个兼顾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平衡机制,同时强化美元在数字经济中的统治地位。此举被视作美国可能出台的首部重大加密货币立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现有的稳定币市场规模庞大,截至2024年4月,整体市值约1582亿美元,其中以美元为背书的稳定币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以Tether为代表的美元挂钩稳定币,尽管在加密行业内长期居于领导地位,市值接近1100亿美元,但其透明度和合规性问题饱受诟病。
相较之下,由Circle发行的USDC则展现出较高的合规度和市场认可度,其市值为330亿美元。法案根据发行规模设定门槛,市值低于100亿美元的稳定币发行人可以通过非存款信托公司的非银行路径发行,而超过该门槛的机构则必须成为经联邦或州认可的存款机构,成为国家支付稳定币发行者。这一设计既为新兴或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成长空间,也确保了大型机构承担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 《支付稳定币法案》还明确禁止除存款机构和非存款信托公司外的其他主体发行稳定币,严禁算法稳定币的发行与流通。算法稳定币通过复杂的智能合约机制维持其价值锚定,曾因如TerraUSD的崩溃造成巨额市场损失而备受争议。尽管算法币的市值和影响力已大幅缩减,其潜在风险依然受到监管层高度关注。
此外,法案的域外适用条款,也意味着像Tether这类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但在美国投资者和交易所广泛流通的稳定币发行人,将不得不面对美国强制性的监管框架。此举反映了美国在全球稳定币监管中的积极态度,试图防止海外发行机构规避美国法律的监管漏洞。 对银行业而言,法案中对托管资产会计处理的调整同样意义重大。现行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导意见SAB 121要求银行对托管的加密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进而要求银行为对应的现金储备备足资金,带来巨大的资本占用成本和运营负担。新法案有望推翻这一要求,简化银行合规流程,有助于推动更多受监管银行为客户提供数字资产托管服务。大型金融机构如摩根大通、高盛,甚至传统托管巨头如State Street和BNY Mellon都对数字资产服务展现出浓厚兴趣,法案落地后有助于进一步激发银行业对数字资产领域的参与热情。
立法进程方面,尽管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已于2023年通过两项相关加密货币法案,但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谢罗德·布朗(D-Ohio)此前缺乏对稳定币立法的推动意愿。近期布朗的表态显示,他可能开始支持稳定币立法,这为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释放了积极信号。该法案是经过长时间、多方平衡的协商结果,涵盖了白宫、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以及包括纽约金融服务部和怀俄明州银行部等监管机构的意见,具备较强的政策支持基础。 对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而言,法案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算法稳定币的发行被禁,市场参与者需谨慎评估参与相关项目的风险,尤其是新兴的算法稳定币如USDe和Ethena。尽管这些产品通过独特的策略尝试维持价格锚定,但历史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同时,市场对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如MakerDAO发行的稳定币Dai和去中心化借贷平台Aave的发展趋势亦需密切关注。法案的实施可能促使市场进一步聚焦符合监管要求的稳定币产品,推动行业优胜劣汰。 未来,随着美国稳定币监管框架的逐渐明朗,Coinbase和Circle等业界龙头有望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Coinbase自2021年4月上市以来,股价伴随市场回暖已上涨超过270%,Circle也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保密S-1文件,谋求公开上市。两家公司共同发行USDC,并共享其330亿美元级别抵押资产的投资收益。若因新规Tether面临市场份额流失,Coinbase和Circle将首当其冲受益,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
总体来看,美国《支付稳定币法案2024》不仅具有规范行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功能,还将成为推动数字资产合规化、促进创新和美元全球金融领导地位的重要支柱。该法案通过明确监管边界、强化透明度和加大对算法币的限制,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对于全球数字资产生态系统而言,美国的这一举措将产生深远影响,促进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及相关数字金融产品的规范和完善。随着法律条文的细化与实施,市场参与者应积极调整战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美国稳定币新规的最终成型,将是全球加密货币监管史上的关键时刻,也是数字货币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