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者尝试通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为投资者提供便捷的加密资产敞口。继2024年初比特币现货ETF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后,以太坊现货ETF也在同年五月获批,激发了市场上关于多种加密资产ETF的热议。然而,作为区块链项目Polygon(现称为MATIC网络)的联合创始人,Sandeep Nailwal明确表示,目前Polygon没有计划推出ETF,并对一些加密公司过早提交ETF申请表示批评。 Nailwal在接受TheStreet Roundtable高级编辑Mehab Qureshi采访时坦言,近几年内多数加密ETF的审批可能依然遥遥无期。“许多加密企业之所以提交ETF申请,实际上知道审批过程会持续三至四年,这显然是一种策略性的行为而非短期的计划。”他强调,许多ETF申请方的技术尚未达到真正去中心化和无信任的标准,导致其ETF的合规性和吸引力受到质疑。
Nailwal指出,Polygon选择集中精力于产品创新和用户规模的提升,而非在ETF审批的道路上投入大量的游说资源和法律费用。“对我们来说,推动基本面真正的成长远比盲目追逐ETF牌照更为重要。”这种策略显示了Polygon在市场运作中的长远思考,他们希望通过提升链上生态系统和用户活跃度,自然吸引主流金融机构的关注,而非主动去购买ETF或草率提交申请。 当前,SEC正审查超过70份涉及加密资产的ETF申请,市场对合规的加密投资产品需求明显攀升,许多新兴项目如Solana、XRP、Cardano、Avalanche、Dogecoin、Litecoin甚至Tron等,都成为ETF的潜在标的。然而,Nailwal认为任何ETF产品必须以技术成熟和生态繁荣为前提,否则过早参与市场只会浪费资源,分散团队的注意力。他表示:“在资产准备好之前,市场的主动需求自会推动发展,而不是我们主动去追逐证明不成熟的产品。
” Nailwal对以太坊在市场中的持续地位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以太坊价格近期表现相对平稳,且市场叙事出现“以太坊不再是第一层区块链”的质疑,但他依然认为以太坊的技术基石和生态优势不可忽视。随着多种Layer 2解决方案和其他执行环境的崛起,主要是为了提升扩展性和降低使用成本,这些创新并非削弱了以太坊,而是在其基础上实现了生态的多样化和功能的扩展。 Nailwal重申,真正的价值在于用户和开发者的实际应用情况,而不仅仅是价格波动或市场话题。Polygon当前正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具融合性和开放性的区块链网络,专注于无缝连接多个链和提升整体网络性能,这意味着从长远角度看,基础设施的质量和用户体验将促使其生态繁荣,从而吸引更多的主流金融机构自发关注和合作。 当谈及当前加密行业的监管环境时,Nailwal显示出谨慎乐观的态度。
他指出,尽管监管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企业不应盲目投入巨资参与尚未成熟的监管框架,而应以稳健开发和合规为主。他还表示,对监管的合理预期和适时回应,是建立长期信任并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总体而言,Polygon联合创始人的观点为业内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路径:在加密资产ETF纷纷申请、市场蓄势待发的背景下,技术和生态的根基远比短期的市场炒作重要。NFT、DeFi、Layer 2解决方案等仍是推动区块链行业不断前进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基础坚实的前提下,未来的ETF产品才能真正落地并获得投资者认可。 Polygon专注于打造开放、去中心化的链上应用环境,促进用户自主参与和持续创新,而非追逐短暂的市场热点。这种策略或许将帮助其在竞争激烈的区块链生态中稳步发展,赢得更长远的优势。
正如Nailwal所言:“基础够了,市场自然前进;而ETF和合规只是最终的一环,不能是起点。”这为区块链项目、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在未来的加密资产世界中,理性发展和技术创新势必成为立足之本,而非短期的市场噱头和不切实际的审批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