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中,加密货币的世界充满了争议与动荡,而在这一动荡的中心,桑德·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简称SBF)成为了众矢之的。最近,著名作家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发行了新书《Going Infinite: The Rise and Fall of a New Tycoon》,这本书详细讲述了SBF的辉煌与堕落。刘易斯在书籍发布期间表示,尽管遭到来自加密货币界的强烈批评,这些“加密仇恨者”却似乎为他的书籍助推了销量。 在SBF的审判前夕,刘易斯的新书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了《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尽管书评人对他与班克曼-弗里德进行深度交谈,并展现出对其个性和故事的理解不无质疑,但刘易斯对此表示不以为然。他正是因为这种批评和争议,才在发行首周售出超过10万本书,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佳表现。
在近期伦敦的宣传活动中,刘易斯与众多记者分享了他对这本书及SBF的看法。他表示,他对于由此而来的批评早有预料,并认为这些负面反响实际上能够促进书籍销量。他说道:“我并不习惯受到仇恨,不过奇怪的是,这种仇恨确实能大幅提升书的销量。”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书中对班克曼-弗里德的描绘充满了同情与理解。虽然还有一些前FTX员工在法庭上对SBF提出了毫不留情的指控,描绘他为一个精于计算的操控者,但刘易斯却通过自己对这一角色的深入描写,使其更像是一个不拘小节的天才。正如刘易斯所称,他并非意图进行深入的调查性报道,而是更关心于如何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Going Infinite》的书名隐含了班克曼-弗里德烫手的财富以及他极具挑战性的商业决策。对于一个仅有三十岁的小伙子来说,他的财富和地位令人瞩目。然而,刘易斯在书中并未避讳FTX崩塌的真相,也没有为其辩护。相反,他试图揭示的是这个金融天才如何在一个充满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崛起的。此外,他的书中也提到了那些曾对SBF心存疑虑的同事的声音,进一步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书的发布过程中,刘易斯与媒体的互动使他更深入地思考了公众舆论对书籍销售的影响。
刘易斯指出,社交媒体,尤其是推特(Twitter),使得人们能够更快速地组织批评声音,并且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响。他回忆道,自己早期的一些作品也曾遭遇过激烈的反对——例如《Moneyball》和《Flash Boys》,这些作品同样挑战了传统观念,得罪了不少业内专家。 在面对这些负面评论时,刘易斯显得相当坚定。他不认为这些批评会对书籍的长效影响造成威胁,毕竟,文学的力量在于其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与讨论。而且,他认为这种动态的环境恰恰为一些极具争议的主题提供了更大的曝光率。 如今天下偶尔会出现一些有关班克曼-弗里德的负面新闻,这些报道在炒作加密货币领域的丑闻时往往能吸引眼球。
然而,刘易斯所探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败,而是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和道德困境。通过SBF的故事,刘易斯试图展示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个人如何在不断变换的规则与复杂的人性中不断探索与冒险。他的一句话甚至可以总结出这本书的精髓:“我想讲述的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灰色地带的故事。” 然而,刘易斯的这本书并不是为了让人们找到明确的是非黑白,而是鼓励读者对金融世界的运作及其中的人性进行反思。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读者能走进班克曼-弗里德的世界,理解他所经历的瞬息万变的金融环境,以及他在高潮与挫折之间所要应对的心理挣扎。 从某种意义上讲,《Going Infinite》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班克曼-弗里德的书,更是对当代金融系统的深刻反思。
在这场关于道德、法律和人性的争论中,刘易斯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视角,试图将读者引入一个复杂而引人深思的讨论。 总的来说,尽管刘易斯的书在发布之初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与讨论,但这正是他所经历的职业生涯中的一部分。而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他都始终坚持对故事的忠诚。从这个角度来看,《Going Infinite》不仅是对一个个体的审视,更是在现代金融环境中寻找意义和价值的启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