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货币供应量屡创新高,围绕其对比特币价格影响的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美国M2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高位,使得投资者和分析师纷纷表达看法:巨大且不断扩张的货币供应是否将成为推动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价格上涨的关键动力?然而,这一观点并非没有争议,不同阵营的分析师各执一词,对比特币未来走势的判断截然相反。 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背后,主要是各国中央银行为应对经济放缓与疫情冲击而大规模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所致。美国的M2货币供应量在过去五年内上涨了约37%,目前已突破22万亿美元的大关,全球范围内主要经济体的合计货币供应更是达到近94万亿美元。这一庞大的货币基础本应为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高风险资产带来流动性支持,推动其价格水涨船高。 支持者认为,货币供应的宽松会导致传统货币价值相对缩水,投资者为寻求保值和增值,必然转向比特币等稀缺资产。
知名加密分析师兼自媒体人拉克·戴维斯曾指出,全球M2货币供应量与比特币价格走势存在约100天的滞后对应关系,预示比特币未来数月可能迎来“抛物线式”上涨,价格有望触及25万美元新高。他强调,在货币持续贬值的大环境中,具备去中心化属性和上限发行的比特币,其价值存储职能更加突出,必将引发资金大量涌入。 此外,另一位分析师Crypto Auris也表达类似观点,认为随着全球货币供应的持续膨胀,比特币的下一目标价位或在17万美元左右,顺应资金流动趋势而起。他们认为,货币过剩不仅推动了传统资产泡沫,同时为比特币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这种流动性浪潮将成为推动数字货币市场走强的重要基础。 然而,反对此观点的声音也非常强烈。部分技术分析师与宏观经济学者认为,简单将货币供应量扩张与比特币价格直接等同是一种过度简化的认知。
著名分析团队Protos通过调整时间维度重新审视了M2货币供应与比特币价格的关联,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并不稳固并时常出现背离。例如,从2019年至今的数据来看,M2货币供应量早于比特币价格进入高位,但比特币曾在2022年FTX危机期间迎来剧烈暴跌,明显与货币供应走势不符。 此外,批评者认为总货币供应量本身是一种宏观经济指标,它无法直接反映出真正流入加密资产市场的可用流动性。货币供应的膨胀往往伴随着不同领域资金的重新配置和宏观政策干预,只有当这部分新增货币实际转化为加密资产购买力时,才能推动价格上涨。此外,货币供应增长也会推动多种资产价格上涨,比特币在众多受益者中并非唯一或必然的赢家。 现实案例也表明,尽管近期货币供应屡创新高,但比特币价格并未始终与之同步上涨。
特别是在地缘政治紧张、监管环境趋严等因素影响下,加密货币市场波动较大,资金流动多变。比如近期围绕中美关系缓和与贸易摩擦的消息发布,就曾引发比特币短暂上涨;而出现不利消息则导致市场回调,显示其价格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难以单一用货币供应论解释。 当前市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结构和生态,投资者对比特币的理解逐渐深化,不再仅仅把它视作货币供应扩张的受益者。越来越多声音强调,比特币的价格还受技术创新、采纳度提升、机构入场、监管政策变化、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因此,将比特币的走势简单归结于货币供应的扩张具有较大局限性。 与此同时,伴随比特币市场不断成熟,更多专业投资机构和企业逐步加码布局,市场结构也随之优化。
它们通过期货、ETF及其他衍生品工具参与交易,带来了更稳健的价格发现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此背景下,货币供应所引起的流动性充裕虽然提升了市场热度,但其真正推动价格大幅上涨的助力可能因多方因素相互制约而被弱化。 未来,随着全球货币政策的潜在转向,尤其是各国央行对通胀压力的应对是否趋紧,将持续成为比特币及整个加密市场的关键变量。若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减少,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数字货币价格可能承压;反之,宽松政策延续则可能为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提供支撑。 总之,全球货币供应创纪录的背景下,比特币作为新兴数字资产的表现仍充满不确定性。分析师在这一问题上意见分歧明显,市场参与者应深入了解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背后的机制,结合技术分析与基本面研究做出全面判断。
理性看待货币供应扩张对比特币的潜在影响,有助于投资者规避盲目追涨风险,把握真正有利的市场机会。随着时代推移和技术演进,比特币与全球货币体系之间的关系将呈现更加复杂和微妙的演变面貌,持续关注动态变化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