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密货币的拥有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然而在美国,使用加密货币进行在线购物的消费者却不足1%。这一矛盾的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反映出人们对于加密资产的态度变化以及支付方式的潜在转型。 根据最新调查数据,2024年全球大约560万人拥有加密资产,而美国则占其中约15.5%。尽管拥有加密货币的人数持续增加,但在实际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对使用加密货币进行交易的兴趣却相对有限。大多数美国消费者仍然偏好使用传统的支付方式,尤其是借记卡和信用卡。调查显示,约80%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更倾向使用这两种支付方式,只有不到1%的人选择用加密货币付款。
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而是反映出了一种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趋势。首先,越来越多的人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投资资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这种转变使得许多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寻求保值增值,而并非将其用作日常交易的工具。根据业内分析师的观点,加密货币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已被视为“数字黄金”,更多地体现在对价值的储存和增值的期待,而不是作为支付手段的实际应用。 此外,加密货币的接受程度在零售市场上也面临挑战。尽管全球范围内许多商家开始接受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的支付,但在美国,这一比例仍然处于低水平。
调查显示,只有约4%的美国在线零售商提供以加密货币支付的选项,这与53%接受移动支付、45%接受点对点应用(如Venmo、Cash App和Zelle)形成鲜明对比。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支付方式时,首先会考虑到那些被广泛接受和易于使用的传统支付渠道。 对此,Chargebacks911的市场总监贾罗德·怀特(Jarrod Wright)表示,尽管加密货币的潜力仍然存在,但其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支付手段的承诺尚未在市场上实现。他指出,如果消费者对用加密货币付款没有兴趣,那么商家自然也不会积极推广这一支付方式。这种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制约了加密货币在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Strawhecker Group的调查,印度在2023年期间的移动钱包使用率最高,约有91%的用户选择通过移动钱包进行支付。在亚太地区,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同样居高不下,许多国家在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上位居世界前列。 在北美和欧洲,尽管移动支付的增长势头明显,但仍需与已有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方式竞争。在美国,约有46.7%的受访者表示使用移动钱包,而在英国则为45.8%。这表明,虽然移动支付正在逐步被接受,但消费者对新兴支付方式的接受度仍然受到现有支付习惯的影响。 这种支付习惯的形成不仅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关,也受到商家对新技术的采纳意愿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商家可能更愿意优先支持那些已经具有稳定用户基数和良好用户体验的支付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加密货币与主流支付方式之间的竞争困境。 进一步研究表明,未来加密货币在消费领域的接受度仍需提升。一方面,加密货币受到监管的不确定性、市场波动性和技术门槛等问题的影响,导致许多消费者对其使用心存疑虑。而另一方面,商家对于接受加密货币也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的持续性。 为了促使加密货币在消费市场更好地应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推动显得尤为重要。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需加强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建立稳定的法规体系,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商家也需要探索更多样化的支付方式,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支付需求。 总而言之,尽管2024年全球范围内加密货币的拥有率显著上升,但在美国,消费者对使用加密货币进行在线购物的接受度仍然极低。未来,结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市场的发展动态,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的前景尚需持续观察和探索。只要市场能够不断适应变化,提高服务和体验,加密货币或许将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其在消费领域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