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迅速壮大,技术创新层出不穷。质押(Staking)作为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成为数字资产持有者赚取收益的重要方式。质押的基本原理是用户将数字资产锁定在区块链协议中以支持网络运行和安全,同时获得区块链原生代币作为奖励。相比传统投资,质押不仅是一种技术操作,更是去中心化网络共识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针对质押应否以及如何监管的问题,目前美国监管机构尚未给出明确答案,法规的模糊带来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多达近30个美国加密货币行业倡导组织近期联合致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呼吁其对质押及相关服务制定清晰的法律指导,强调质押本质上是一项技术行为,而非投资行为。
该联盟由加密创新理事会(Crypto Council for Innovation,简称CCI)主导,其下属的权益证明联盟(Proof of Stake Alliance,简称POSA)代表行业表达了共同立场。信中指出,质押不仅不是小众操作,而是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基石,具有广泛的产业意义。信件回应了SEC就质押及流动质押是否应受联邦证券法监管征集公众意见的请求,呼吁监管层在制定规则时应避免过度繁杂的条款,以免冻结市场结构、扼杀创新活力。质押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其是否满足美国著名的豪伊(Howey)测试中对“投资合同”的定义。POSA联盟强调,质押者在质押过程中依然保留资产所有权,奖励由区块链协议自动生成,质押平台与服务提供方并不通过管理努力产生利润,故质押不应被归类为证券投资。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质决定了质押回报依赖于协议自身,而非某个经营主体,区别于传统公司股票或债券等金融产品。
POSA联盟希望SEC基于原则制定指导,类似近期对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挖矿发布的监管声明。这表明业界与监管机构正在尝试开启更为积极和建设性的对话。过去四个月内,与SEC的交流明显比前四年更加频繁和务实,产业界也积极推动可执行的指导原则出台,展现出合作共赢的趋势。此外,联盟成员包括风险投资巨头Andreessen Horowitz (a16z)、区块链软件公司ConsenSys和知名数字货币交易所Kraken等重量级企业,显示了行业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实力。Kraken今年早些时候重新启用美国本土的质押服务,进一步体现质押业务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SEC尚未批准任何包含质押服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2025年4月中旬推迟了对灰度(Grayscale)现货以太坊ETF中质押部分的审批决定。
分析师普遍预测,若监管态度积极,质押功能有望为ETF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有望在短期内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和资金流入。质押的技术属性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DeFi(去中心化金融)与Web3.0生态的重要支柱。支持者认为,若监管明晰且适度,将促进质押服务与传统金融产品的融合,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行业正规化发展。然而,若监管过于严苛或模糊不清,则可能导致创新停滞,甚至引发监管套利和市场混乱。专业人士普遍建议SEC在制定质押监管政策时,充分考虑技术本质、生态特征及产业需求,通过原则导向为行业发展提供弹性空间。只有实现监管与创新的平衡,才能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全球加密监管趋严的趋势,美国作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之一,其政策动向对全球行业发展影响深远。明确的质押监管不仅有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更能推动美国在全球区块链生态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演进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质押相关法规必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框架也趋于系统。加密行业各方积极参与政策对话和行业标准制定,是推动良性发展的关键。总之,美国加密团体对SEC提出明确质押监管指导的呼吁,反映出产业界亟需稳定的法律环境来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成熟。只有在合作共识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数字资产质押和相关服务才能真正释放其潜力,推动去中心化互联网新时代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