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新能源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难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重庆举办的汽车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指出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严重产能过剩”的困境中,这一言论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吉利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其应对产能过剩的举措和战略调整具有示范意义。李书福指出,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态势,吉利决定暂停新制造工厂的建设和现有工厂的扩建,避免盲目扩大产能,以提升资本有效利用率和避免资源浪费。这一决定体现出企业对市场精准判断和稳健发展的战略思考,同时也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多轮增长后,供给侧需要更加理性调整。当前中国汽车市场面临激烈的价格战和利润空间压缩问题,许多企业纷纷寻求海外市场作为新的增长点。
吉利积极响应这一趋势,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是其应对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策略之一。吉利控股旗下品牌包括吉利汽车、极氪和沃尔沃等,均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全球资源,吉利选择不直接扩建产能,而是依赖于与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例如,吉利计划利用法国雷诺在巴西的生产基地,以此避开建设新厂房的高昂成本,并减少产能冗余。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吉利快速进入拉美市场,也为雷诺带来了新的资本和市场机遇。尽管合作过程中遇到一定的监管审批延迟,吉利方面依然评价此举为成功的战略合作。
此外,吉利还积极开拓欧洲市场,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通过与波兰Jameel Motors合作,吉利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波兰市场,利用波兰电动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优势,抢占了市场先机。2025年2月,波兰电池电动汽车销售同比增长超过40%,为吉利新能源车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能源车的强劲需求也反映在吉利控股整体销售数据上。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全球汽车销量达到94.66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新能源车型的销量更是大幅攀升83%,占据总销量的近一半。这充分说明,新能源车已成为推动吉利乃至整个行业增长的关键引擎。
李书福不仅指出产能过剩问题的严峻,还强调行业需注重产品创新和高品质发展。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化、绿色化汽车需求的提升,汽车企业必须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吉利近年来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持续投入,推出多款智能新能源汽车,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差异化优势。与此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消费者认知度提升,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成熟阶段。面对传统燃油车市场逐渐饱和和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吉利的战略调整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吉利的应对措施展现出深刻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暂停新增产能建设,集中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布局国际合作市场,积极拓展新能源布局,均体现了企业对现阶段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与未来发展的积极准备。同时,吉利的发展策略也为中国汽车行业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多重变革的压力,中国汽车制造商不仅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多元化经营,更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更强的协同效应,通过合作共享有效资源,避免无序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恶性竞争。总之,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应对策略,反映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汽车企业如何通过理性布局和创新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全球绿色发展的趋势持续推进,汽车产业必将迈向更加智能化、环保化和国际化的新阶段。
吉利作为行业的重要领军者,将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中国汽车走向全球市场的更高水平与更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