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7月交割的ICE棉花期货价格跌破每磅65美分,触及九周以来的新低,引发市场对棉花价格是否触底的热烈讨论。此轮下跌延续了期货价格的七周下行趋势,显示出熊市特征明显。然而,技术图表显示价格在四月初达到62.05美分的合约低点后,进入了一个横盘整固阶段,这种盘整动作常被视为价格筑底的信号,预示着熊市可能接近尾声,后市或有反弹的机会。 棉花市场的基本面变化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美国农业部(USDA)6月份的月度供需报告对2025/26市场年度的棉花形势进行了调整,报告显示美国棉花产量预期下降,且起始库存和期末库存均有所减少。具体来看,由于美国三角洲地区的持续降雨导致种植推迟和面积减少,预计收割面积较此前数值减少2%,降至819万英亩。
这一地区的平均单产也因天气因素被调降超过1%,降至每英亩820磅。 产量预期因降雨和种植延迟而减少了大约50万包,最终预计降至1400万包,低于2024/25年度生产的1440万包,也成为过去十年内第二小的棉花产量。起始库存减少40万包,主要是基于2024/25年度出口量的增加调整。随着产量和库存的双重下调,2025/26年度的期末库存被调降了90万包,至430万包,库存占用比率为30.3%。这一基本面变化反映出供应面收紧的趋势,给价格带来一定的支撑。 全球市场方面,USDA同样对2025/26年度的全球棉花产量、消费量、库存量和贸易额进行了下调。
尽管中国的产量预期有所增加,约100万包,但印度、美国和巴基斯坦的产量减少幅度更大,总体全球供应趋紧。消费量虽被下调30万包,但相对平稳的需求仍为价格提供一定助力。 尽管基本面出现利好因素,且价格技术层面显示出筑底迹象,但目前市场仍缺乏强烈的多头动力,需要更明确的利好消息刺激价格反转。具体来说,天气条件的持续改善、需求的逐步回升或全球供应链的显著变化都可能成为推动价格上行的关键因素。 目前,市场情绪依然谨慎,投资者和贸易商观望态度浓厚。价格在过去数周内多次测试支撑位,吸引一些多头试图介入,但缺乏足够成交量和持续动力,导致价格反弹乏力。
技术面分析显示,短期均线仍处于下行态势,若要确认底部,需要看到价格能够稳步突破65美分及以上的关键阻力水平。 从供应链角度看,种植季节的天气状况依旧是价格影响的最大变数。三角洲地区的降雨虽对今年产量构成压力,但若后续转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有望缓解减产风险。此外,全球主要产棉国天气状况同样值得关注,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产区,若受到干旱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可能加剧供应紧张,促进价格上涨。 需求方面,全球经济的复苏节奏以及纺织行业的库存调整速度直接影响棉花消费。近期纺织品制造商对原材料的采购态度较为谨慎,仍在观望国际市场的价格走向和终端需求恢复情况。
若未来零售市场和制造业需求稳定增长,将为棉花价格带来有力支撑。 国际贸易形势也不可忽视。近期全球贸易环境虽相对平稳,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包括政策调整、关税变化以及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均可能对棉花出口和进口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 总体而言,当前棉花市场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期。从技术图形和供需结构看,价格有望在近期筑底,但能否成功反转还需观察更多基本面的利好消息及市场资金的积极介入。投资者应密切关注USDA接下来的数据更新,全球重要产区的天气变化,以及下游需求动向,以便把握市场的真正反弹时机。
未来几个月,棉花价格走势可能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在触底确认后逐步积累上涨动能。市场参与者应结合全球经济状况与行业发展趋势,灵活调整仓位和投资策略。特别是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中,风险管理和对信息的快速响应将成为制胜关键。 随着供应紧缩和库存下降的趋势逐渐明朗,如果全球需求保持稳定,棉花价格有望在中长线获得支撑并逐渐回升。反之,若需求放缓或供应端出现意外供应增加,价格仍可能面临较大压力。 整体来看,棉花市场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均暗示着熊市有望结束,价格触底可能性较大,但市场仍需新的推动力量支持下一个上涨周期。
因此,投资者和行业相关方应保持关注,密切观察市场信号的变化,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以便在未来的市场波动中获得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