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Web3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Zora作为一个链上社交网络,近年来在数字内容创作和交易领域逐渐崭露头角。2025年4月中旬,Zora平台迎来了其历史性的日交易收入高峰,这一波收入激增背后,与以太坊二层扩容网络Base的推动密不可分。Base作为由Coinbase打造的以太坊Layer 2解决方案,其在社区文化和用户参与度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力,从而间接带动了Zora的交易活动。然而,与收入激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Zora的其他关键用户参与指标,如活跃钱包地址数量和平台锁仓总价值(TVL)却出现了平稳甚至下滑的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内对短期爆发与长期用户增长的讨论。4月16日当天,Zora录得137,652美元的交易收入,较前一日的6,069美元实现爆发式增长。此次增长正是基于Base官方账号在社交平台X(原Twitter)上发布“Base is for everyone”的内容,并附上Zora平台的内容代币链接。
Zora独特的机制体现在其对所有发布内容生成对应代币,令用户能够购买或交易这些数字资产,报道称该代币很快在市场上引发了疯狂的买卖热潮,市值一度突破1700万美元,但随后又迅速回落,显示出极强的投机性和波动性。值得注意的是,这款“Base is for everyone”的代币虽获得了大量关注,但Zora官方和Base官方在帖子中均声明这并非Base或Coinbase的官方代币,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对代币背后官方支持的误解,但未能阻止投机热潮的爆发。该事件直接点燃了整个Zora平台的交易活力,4月17日平台收入依然维持在94,071美元,显示出热度尚未完全消退。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同期活跃钱包地址由15日前的95个小幅下降至91个,TVL也从49,240美元微幅回落至49,000美元。4月21日,随着Base话题热度逐渐冷却,Zora平台交易收入迅速回落至26,641美元。但TVL在同一天出现回升,突破59,000美元大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Zora宣布即将推出自身代币ZORA。
据悉,ZORA代币的发行为平台注入了新的资金和信心,同时也引发了加密社区的争议和质疑,部分声音认为Base生态的热度与Zora的代币发行有较强的时间契合,甚至被质疑为一场“炒作”。多个业界专家就此次现象表达了看法,Douro Labs首席执行官Mike Cahill指出,Zora此次交易收入的飙升更多是由于Base引发的高频交易实验,而不代表平台基础用户增长或生态的成熟。他警示市场“热度能快速转化为经济活动,但背后并非稳健的生态活跃。”Fogo初始贡献者Doug Colkitt认同这一看法,强调此次收入增长为单次高强度事件驱动,而非平台自然增长的反映。他进一步指出,当前Web3和链上内容市场仍缺乏分辨“可持续使用”与“短期炒作”的有效机制,若想长远发展,平台需要优化基础设施以适应大规模注意力并保证用户体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utonomys首席执行官Todd Ruoff则认为,Base生态及类似文化驱动型协议正证明了能够将社区注意力转换为可持续经济价值的潜力。
Zora的收入分配模式让超过半数收入返还用户,从而激励用户持续参与和创作行为,进而放大了网络效应。Ruoff总结道,Web3的成功关键在于“注意力的可编程性”,通过有效的社区治理和激励机制,平台能够在经济层面把握用户关注,从而保持竞争优势。不过,Base创始人Jesse Pollak针对社区对代币损失的批评给予回应,他指出,内容创作者面临的代币和数字资产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很多人未能真正理解代币技术及其作为创新工具的潜力。Pollak强调自己作为内容创作者,始终致力于探索这些新工具如何服务于创作及社区,呼吁减少对数字代币的偏见和误解。此次事件展现了Zora作为链上内容交易平台在加密艺术和文化经济领域的潜力及挑战。借助Base等大生态的流量和影响力,Zora实际获得了弹性极高的收入爆发,但基础活跃度指标尚未匹配这一爆发,凸显区块链社交应用从概念到规模化仍需解决的用户留存和价值稳定问题。
未来,随着ZORA代币的正式发售和Base生态进一步成熟,Zora平台能否实现从短期投机驱动到长期社区赋能的平稳过渡,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整体来看,Zora的最新数据及行业评论揭示了当前Web3平台生态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机遇:一方面,爆发式的社交与投机流量能够快速催生经济高峰,另一方面,持续稳健的用户增长与价值创造仍待基础设施和经济模型的完善支持。在数字创意经济和链上内容交易逐步融合的浪潮中,Zora的案例提供了宝贵的洞察,有助于平台开发者、投资者和用户理解如何更好地平衡注意力资源与生态健康,进而推动Web3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