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日益成为全球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特点被广泛采用。然而,这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受国际制裁国家及其相关网络利用,成为规避制裁、筹集资金和支持军备发展的工具。国际财务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于2025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震惊了全球,该报告详细揭示了加密货币被用来资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项目的激增趋势。报告强调,除结构性金融漏洞外,现有的监管体系未能有效应对此类复杂的金融犯罪,导致严峻的全球安全隐患。 FATF的报告指出,全球仅有16%的国家能够有效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对武器扩散的金融制裁要求,这一数字反映出国际社会在规范和打击相关金融活动上仍存在明显缺口。受制裁国家正不断升级其规避制裁手段,包括设置名义公司、篡改受益所有权信息以及利用数字资产隐藏资金流动。
这些层层叠加的隐蔽操作,加大了监管和执法机构追踪资金来源与去向的难度。 其中,朝鲜被FATF报告认定为最活跃的国家行为体。朝鲜利用其日益增长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通过海外非法活动、黑客攻击以及向境外派遣IT劳务人员等多渠道筹集资金。2025年2月,朝鲜相关黑客组织涉嫌从加密货币交易平台ByBit盗窃了15亿美元的数字资产,显示出其在数字领域的极强渗透能力。除了朝鲜,伊朗等其他受制裁国家也采取类似手段,利用加密货币规避制裁,助力其军备及相关项目持续推进。 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非法网络使用中介结构掩盖真实身份,借助区块链的复杂性混淆资金流向,使得传统的反洗钱与反恐融资措施难以有效实施。
同时,全球执法在跨境协调监管方面存在差距,诸多司法管辖区的标准不一、执行力度不均,加剧了监管真空。 FATF报告提出了多个重要的风险指标,例如资金发送的IP地址与申报所在地不符、异常的运输线路等,为各方识别潜在的非法融资活动提供了指导。报告强调,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需要密切合作,共享情报,提升对可疑交易的识别和报告能力,采用先进的区块链分析工具与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制裁执行的有效性。 除了政府监管机构,全球加密货币行业自身也面临重大的合规挑战。虽然加密市场的总体非法交易比例尚低于1%,但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2024年,美国因加密相关诈骗损失达93亿美元,较上一年度暴增66%,显示出加密市场在规避传统监管体系下的高风险特性。
美国联邦调查局收到的加密诈骗投诉达15万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主要受害群体,反映出加密诈骗的普及化和隐蔽性。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朝鲜黑客群体共盗取了价值13.4亿美元的加密资产,占全球被盗资金总额的61%,凸显了国家级黑客组织在加密犯罪中的主导地位。这些黑客攻击、多层次诈骗和复杂的制裁规避行为使得全球加密市场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创新和变革推动区块链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安全和合规风险持续增加。 全球金融体系的弱点让这些行为得以滋生,FATF建议所有国家紧急审查和加强自身的合规框架。要从法律层面明确加密资产监管标准,加强对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的监督,并增加跨境信息交换的效率和广度,以确保打击力度能够真正覆盖数字资产领域。 同时,FATF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建立更有效的跨境执法机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制裁规避网络。
只有通过全球统一的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才能封堵利用加密技术进行军备融资的漏洞。 在此背景下,企业和投资者也应提高警惕,增强对加密资产风险的认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避免无意中成为非法资金的洗钱渠道。展望未来,监管机构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完善监管制度,推动合规文化,才能与不断演化的犯罪模式保持同步。 整体来看,FATF的报告揭示了一个紧迫的现实: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虽带来诸多机遇,但若监管不力,受制裁国家可能借助加密货币快速积累军备资金,形成新的全球安全威胁。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全球各国必须携手行动,形成合力,从技术、法律、监管和执法多个层面协同推进,共同抵御这一“指数级”增长的风险挑战。 只有全方位提升金融透明度和监管效率,才能有效扼制利用加密资产的制裁规避与非法军备融资行为,保障全球安全稳定,迎接数字时代金融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