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价格匹配政策成为众多零售商吸引顾客、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作为美国大型零售连锁企业,Target一直以价格匹配承诺赢得大量客户的青睐,保证消费者能够以竞争的最低价格购买商品。然而,2025年7月28日,Target宣布将终止这一具有标志性的价格匹配政策,仅保留线上与线下自家平台价格的一致性匹配,此消息一出便在市场和消费者中引发热议。价格匹配政策的取消,显然是Target应对当前多重商业压力所作出的战略调整。Target经历了近年来销售额增长停滞甚至下滑的困境,特别是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业绩未达预期,公司不得不多次修正全年销售目标。同时,因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政策持续加码,Target面临原材料和供应链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
CEO Brian Cornell公开指出,这些“潜在的巨额成本”成为公司当前经营环境中的重大挑战之一。他明确表示,为保障财务稳健,价格上调可能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除了宏观经济和供应链方面的压力,Target还不得不面对品牌形象与消费者忠诚度的双重考验。今年早些时候,Target决定取消其多元化、平等与包容(DEI)政策,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的抵制和舆论批评。美国政治环境对企业实施DEI举措带来的复杂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出台相关行政命令后,企业在保持包容性的同时须应对更为严峻的社会政治挑战。Target的价格匹配政策终止不仅是一项简单的价格调整,更是其深陷多元挑战中的一种战略性防御措施。
一位中国及香港地区消费者研究专家Ashley Dudarenok指出,价格匹配的取消等同于剥夺了消费者在Target购物时的一道“安全网”,消费者必须自行比较各渠道的价格,尤其是价格敏感型的用户可能因此转向沃尔玛、亚马逊等更注重价格竞争的零售商。Target寄望于所谓的“Tar-jay效应”,即消费者对其独特的店内购物体验和专属品牌的认可,能够部分抵消价格政策调整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在美国整体消费者支出持续疲软的经济背景下,这一风险仍然不可小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和购物平台上的反响不容忽视。部分顾客哀叹失去通过价格匹配享受到的优惠,甚至表示可能会减少在Target的消费,或者转移购买渠道以寻求更低价格。这反映了现代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的提升以及对灵活购货选择的渴求。
业内分析认为,取消价格匹配不仅是Target优化定价结构、简化运营的表现,更是零售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及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下,寻求稳定利润空间的一种表现。长期依赖价格匹配政策或导致利润空间压缩,难以抵御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未来,Target可能会更多地依靠其数字化渠道与线下体验融合、个性化营销以及独家产品策略来保持竞争优势。此外,Target股价自2021年以来已下跌约60%,反映投资者对于其未来增长潜力的担忧。此次政策调整能否为公司带来复苏契机,仍需市场后续观察。总体来看,Target终止价格匹配政策具有多重因素驱动,包括经济环境变化、贸易政策冲击、消费者行为演变及内部战略调整需求。
其对消费者购买习惯和零售行业格局或将产生深远影响。消费者在购物时需要加强价格比对意识,而零售商则需更加注重体验创新与品牌差异化建设。Target的未来发展将成为零售市场动态变化的重要风向标,值得业内外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