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教育领域的多个方面。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AI如ChatGPT的出现极大便利了学生的写作和学习过程,却也带来了重大的学术诚信挑战。加州的多所高校为应对学生可能利用AI完成作业的问题,纷纷购买了由Turnitin等公司开发的AI检测工具,试图通过技术手段维护学术规范。然而,这一系列努力不仅花费巨大,且面临准确度低、隐私争议和公平性问题的多重挑战,值得公众深入关注。自2023年ChatGPT在全球掀起广泛关注后,美国加州的公共高校系统迅速响应,对Turnitin的新型AI写作检测服务的采购费用骤增。事实数据显示,2025年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为此额外支付了16.3万美元,当年预算总额超过110万美元,而早在2014年,这些校园便已开始使用Turnitin的抄袭检测工具。
最初,Turnitin被教师们广泛接受,原因是其能够有效检测学生从互联网直接复制粘贴的文字,但随着AI技术的发展,检测工作的复杂性大幅提升。AI检测技术本身存在明显不足。该技术倾向于标记所有风格类似AI写作的文本,而不区分学生是否真正违规,甚至合理引用和自主写作也会被误判。此外,Turnitin的软件对学生的著作权利提出了极具争议的要求:公司拥有“永久、不可撤销、非独占、免版税、可转让及再授权”的使用权。以此方式积累的庞大学生论文数据库,成为公司营收和产品优化的重要资源。Turnitin自2019年被Advance Publications以17.5亿美元收购,反映了其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巨大价值及商业野心。
尽管技术问题和隐私忧虑层出不穷,加州多所高校仍不断续费使用这一AI检测软件。以洛杉矶社区学院区为例,2025年该区的Turnitin订购费用高达26.5万美元。而在加州州立大学系统,过去五年累计支出超过600万美元,部分加州大学分校每年花费则超过10万美元。加州社区大学学院联盟甚至曾签订协议锁定价格,引导数百所社区学院采用相关软件。学生的反应复杂多样。许多学生,尤其是非母语英语使用者,因写作风格与AI输出相似而被误判。
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担心因技术误判而遭致学术不端指控。部分学生甚至为了避免被误判,采取人为添加错字等“规避策略”,可见检测工具已深刻影响学生的写作行为。学生使用诸如Grammarly等辅助工具改进文稿也成为误判风险的导火索。部分教师和学生支持更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呼吁加强师生间的信任以及对AI合理使用的教育,而非单纯依赖技术“监控”学生。教育专家和科技观察者指出,依赖检测软件是一种错误的安全感,真正有效的对策是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制定明确的AI使用指导原则,并鼓励学术诚信文化的建设。Turnitin的检测软件无法识别AI文稿中的“幻觉”内容,也即错引不存在的人物或虚假数据,这种技术短板使其难以完全替代人工判别。
此外,检测结果多由教师自行解读,对AI生成文本的认定缺乏客观统一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州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Turnitin的局限性,甚至选择终止合同,比如加州理工州立大学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分校以教师使用率低为由取消了服务。斯坦福大学更是完全未采用Turnitin,强调该软件对学生隐私权和学术信任的负面影响。学术界对Turnitin持批评态度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一些教授公开反对将学生原创作品上传至营利性公司的数据库,认为这损害学生的知识产权,削弱教育公平。学生们也积极发起抗议,要求高校在采购决策时尊重学生权利和隐私保护。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普及,推动了Turnitin及类似产品的使用激增,加州高校的采购频率和支出都呈现明显跃升。但线上的学术诚信争议也更加突出,因为学生在缺少面对面监督的环境下,使用AI辅助写作的概率提高。根据调查,全球范围内学生利用AI辅助完成作业的比例逐年飙升,英国2024年一项调查显示88%的大学生有AI使用经历,虽然多数将AI作为辅助工具,但约有18%学生提交了含有AI生成内容的作业。面对这一趋势,加州高校除了依赖检测软件外,也尝试为学生提供相关辅导服务,帮助其合理运用AI工具,理解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负责人提醒,对于学生借助AI来规划写作、修改细节的情况,界定黑白境界本身存在伦理灰色地带。Turnitin及其他AI检测技术未能充分解决种族及语言偏见问题。
调查显示,黑人学生更容易被错误判定为使用AI,部分原因是教师的无意识偏见,而非母语学生使用简单语法和词汇也可能误触检测红线。这种现象引发了对教育公平性的更广泛质疑。综合来看,加州高校在应对AI带来的挑战时,所依赖的检测工具昂贵且效果有限。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大量无辜学生被牵连,损害了师生间的信任。法律和伦理问题亦呼唤高校采购时的更多审慎与透明。未来,提升人工培训、完善AI使用规范、促进师生沟通可能比单纯“技术打击”更具建设性。
加州高校的案例是当今全球高等教育面对AI革命时的缩影,也是对教育技术商业化冲击的深刻思考。保护学生权益与维护学术诚信需要理性平衡,唯有如此,教育才能真正迎接新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