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欧盟与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之一,长期以来围绕汽车贸易设置关税壁垒和生产配置。从2024年美国对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高额关税后,欧盟方面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缓解贸易压力,推动达成更公平、更合理的跨大西洋汽车贸易安排。近日,有关欧盟提出的汽车出口计数机制新方案逐步浮出水面,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该机制旨在通过计算欧洲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本土生产并出口的车辆数量,抵消从欧盟进口美国市场的关税负担。简单来说,欧洲车企如果在美国制造并出口汽车,可以“抵扣”其对欧盟进口的关税,使汽车贸易更具灵活性与合作共赢色彩。
对汽车制造商而言,这不仅有助于优化生产基地配置,更能够减轻关税成本,提高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该提议正处于欧盟与特朗普政府谈判框架内,整体背景是贸易紧张局势下双方均希望兼顾自身利益的权衡。欧盟方面更关注市场开放与产业保护并重,美国则致力于刺激本土制造复兴,促成双方在汽车领域的妥协充满挑战。欧盟对美出口数据表明,2024年欧洲汽车出口至美国接近76万辆,价值约389亿欧元,远高于美国对欧洲的汽车出口量。这一巨大贸易差额使欧盟将汽车贸易视为“红线”,在谈判中高度戒备,不轻易做出让步。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内部汽车制造商对于该机制的利弊取向截然不同。
首先,德国两大汽车巨头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是该机制最大受益者。宝马在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拥有大型生产设施,2024年产车量超过22.5万辆,远远超过其从其他市场进口再销售的数量。在美国市场上,宝马销售汽车约40万辆,表明其美国本土生产的出口显著,有助于利用新机制减少关税负担。梅赛德斯-奔驰同样在阿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设有工厂,约有三分之二的产量进行出口,2024年出口数在17万辆左右。其在美国市场的全年销售量达到32万余辆,进口量约23.5万辆,显示其大量车辆直接生产于美国而出口,这一生产结构正与该机制利益点高度契合。相比之下,大众汽车集团的情形则有些不同。
大众作为欧洲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其美国市场策略与德国两强有所差异。大众主要在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工厂生产车辆,但大多是供美国本土市场销售,缺乏较大规模的美国出口业务。该特点使其难以直接受益于出口计数抵扣机制。此外,大众旗下的奥迪品牌目前全部依赖进口,未来是否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尚未明朗。正因如此,大众积极推动美国方面对外国厂商提供投资信贷,鼓励扩大本土生产能力,从而规避关税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分析整体贸易态势,美国希望借此机制促使欧洲车企加大美国产能,带动当地就业和投资。
欧盟则寄望机制能在保障开放市场的同时,避免美国设置无理贸易障碍,使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机制有望促进市场车源多样化,价格更合理,同时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车型普及发展。然而,机制也面临不确定因素,比如特朗普政府政策调整、欧盟产业政策走向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都将影响其最终成效。综合来看,拟议中的欧盟-美国汽车出口计数机制带来明显的产业重塑信号。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具备成熟美国生产及出口体系的企业,将成为规则调整的最大赢家,获得更大关税便利,提升全球竞争实力。大众集团及部分依赖进口的品牌,则面临转型压力,需要加快本地化生产布局及市场适应策略以应对挑战。
未来,汽车制造商需更加注重全球供应链优化和贸易规则掌控,同时适应政策导向推动技术革新和可持续发展。欧盟与美国作为全球车市两大巨头,贸易协定与机制变革对全球汽车产业链及消费者市场影响深远。紧跟双方谈判动态并精准研判产业趋势,将是汽车企业保持领先竞争优势的重要课题。随着该出口计数机制有望最终落地实施,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或将迎来更为复杂且多元的调整进程,中国及其他国家车企亦应密切关注,寻找合作契机,共同迈向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