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资源紧张问题的加剧,欧洲联盟(EU)于2025年6月20日正式实施了一套针对智能手机、无线电话和平板电脑的新生态设计与能效标签法规,旨在推动电子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新规的出台不仅规范了电子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标准,更赋予消费者更多知情权,鼓励绿色消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此次法规的生效,将在未来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并推动整个电子产品行业转型升级。 这套法规主要基于欧盟《生态设计指令》和《能效标签条例》,明确规定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必须满足的最低设计要求。具体来说,新规要求产品具备更强的耐用性,能够抵抗跌落、划痕、灰尘和水的侵蚀。同时,电池寿命须达到至少800次充电循环后仍保持80%以上的容量,确保电池更持久安全使用。
此外,制造商必须在产品停产后的7年内持续供应关键零部件,并以最快5至10个工作日完成供应,这极大便利了维修与维护工作。 软件支持方面,法规明确要求提供最长不低于5年的操作系统更新服务,并对专业维修人员提供公平的软硬件访问权限,以实现设备的高效修复和功能升级,避免因软件过时导致的设备提前报废。 在能效标签层面,产品必须公开展示能源效率等级、电池寿命指标以及防尘、防水和抗跌落能力信息,方便消费者在购买时做出明智选择。此次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引入了维修评分体系,评分从A(最高)到E(最低)不等,直观反映产品的维修便利度。该标签连同详尽的产品信息将被记录于欧洲产品能效注册数据库(EPREL),公众可在线免费查询,极大提高透明度。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特蕾莎·里韦拉强调,赋予消费者准确可靠的信息并推动设备设计更长寿、易维修,正在把可持续发展打造为欧洲数字未来的基础标准。
工业与创业专员斯特凡·塞居奈指出,此举不仅应对目前手机快速报废的问题,也将指导全欧洲市场统一标准,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能源与住房专员丹·约根森则表示,节能且容易维修的手机和平板,将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环保效益,帮助用户节省开支并减轻环境负担。 欧盟此举与其《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紧密结合,该计划自2020年起致力于让产品更加耐用、便于维修和升级。作为循环电子倡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能效和生态设计标准旨在覆盖能效、耐用性、维修性、升级性、维护便利性、再利用和回收等多个方面,推动电子产业全面绿色转型。 从长期来看,实施这些法规将帮助到2030年节省约2.2太瓦时(TWh)的电力消费,相当于马耳他年度电力消耗的一半以上。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环境效益,也将使消费者累计节省多达200亿欧元的支出。
通过优化关键原材料的使用和促进循环利用,法规还助力降低资源依赖风险,增强供应链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法规明确排除了采用柔性主显示屏的平板设备及专为高安全通信设计的智能手机,确保新规与特定产品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兼容性。新规范的出台经过了广泛的行业、消费者和环保利益相关方的深入讨论,兼顾多方利益,推动了科技与环保的平衡发展。 作为消费者,在选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时,可以通过查看官方能效标签和维修评分,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性能和环保特性。合理的选择不仅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电子废弃物产生,同时也降低了个人使用成本。维修友好的设计意味着未来设备损坏时,不必急于更换整机,而是通过更换零部件快速恢复功能,这对环保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均有积极意义。
从产业角度看,这些规定将激发制造商在设计和制造环节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更高耐用性和可维修性的产品研发,这不仅符合欧盟对环保的严格要求,也提高了品牌竞争力。对于维修行业而言,法规提供了更为公平开放的软件和硬件支持,促使维修市场规范化发展,有助于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欧盟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的领导者,通过此次新规树立了电子产品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标杆。随着全球气候目标的推进,其他国家和地区或将借鉴欧盟的经验,推动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完善,共同推动全球电子产品生态环境的改良。 总结而言,欧盟的新规则不仅在节能减排方面贡献卓越,也通过提升设备可维修性延长消费电子的使用周期,极大推动了循环经济。消费者、制造商和维修服务提供方均将在这一变革中受益。
面向未来,这些行动将为环保创新注入新动力,促进科技与生态的融合发展,助力建设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数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