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范围内大麻合法化和社会接受度的提高,许多人将大麻视为一种自然、无害的健康辅助工具,甚至用以缓解多种疾病的症状。然而,近期发表在权威期刊《Heart》上的一项涵盖24项研究、涉及超过2亿人的分析结果,打破了这一普遍认知,揭示了大麻使用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相关。研究显示,使用大麻者患中风的风险增加了20%,而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是翻倍,较未使用者高出一倍。这一发现对公共健康尤其令人担忧,因为心血管疾病长期位居全球和美国死亡原因之首,2023年美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超过50万。过去十余年间,美国自报的大麻使用率翻倍增长,更使这一警示凸显紧迫性。尽管大麻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缓解化疗反应、控制多发性硬化症症状等方面,但专家表示,大麻并非天然无害的保健品。
加州公共卫生研究所高级顾问Lynn Silver直言,大麻与烟草一样,均源自植物,但并不意味着其安全无害。另一位研究人员指出,普遍认为大麻吸烟较烟草健康是一种误解,目前科学证据并不支持此观点。大麻中主要精神活性成分四氢大麻酚(THC)如何影响心血管系统,科学界仍在探索。现有研究表明,THC可能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炎症反应增强,进而增加心脏负担。此外,THC还可能导致血管收缩,限制血流并提升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加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率。吸入大麻烟雾亦将人体暴露于细颗粒物,这些微小颗粒被认为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成,阻碍血液正常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专家强调,大麻烟雾在化学成分上与烟草烟雾极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大麻烟雾含有THC而非尼古丁,这意味着二者对心血管的负面影响可能具有共通性。尽管大麻的娱乐和医疗用途快速扩展,但其在美国仍被归为联邦管制的I类药物,研究资源有限,这种法律地位也让许多使用者不愿如实报告用药情况,可能导致实际风险被低估。此外,不同消费方法如吸烟、食用等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差异尚不明确。旧金山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称,虽然目前证据显示吸烟风险较高,但食用大麻同样引发心血管生理改变,其安全性尚无定论。部分研究还表明,使用频率越高,心血管风险攀升越明显。尤其是老年人及已有心脏病史的人群,更应谨慎对待大麻消费。
在未来,更多细化研究有望揭示大麻中不同成分及使用方式对心血管健康的具体影响,为公众和医疗专业人士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建议。面对这些新兴科学证据,专家呼吁社会大众必须重新思考关于大麻安全性的认知,尤其是在追求健康生活和自我疗愈的背景下,应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及其致死率无疑是全球公共卫生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而大麻消费的流行可能成为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的隐患。综合来看,虽然大麻在医学应用上具备积极价值,但其作为日常消费品时的潜在心血管危害不容忽视。科学界期待法规环境的改善,推动更多系统性研究,同时期望公众能理性看待大麻的利弊,加强对心血管健康的关注和防护。今后,如何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有效预防大麻相关心脏疾病,将是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