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印度政府对数字资产的监管与税收政策日益严格。印度2025年联邦预算延续了2022年实施的数字资产税收体系,对加密货币利润征收30%的固定税率。这一税率显著高于许多国家的资本利得税率,令印度加密投资者负担沉重。然而,更令人担忧的并非仅是这30%的高税率,而是印度整体税务和监管框架所带来的复杂挑战及潜在风险。印度税法第115BBH条款明确规定,加密货币和其他虚拟数字资产(VDA)的交易利润应支付30%的税款,且仅允许扣除购买成本,不承认交易费用、损失结转或其他支出。因此,投资者无论盈亏如何,都无法通过抵减其他损失降低税负。
与此同时,所有单笔超过10,000印度卢比(约115美元)的VDA交易均需缴纳1%的源头扣税(TDS),由买卖双方中任一方扣缴,旨在加强交易追踪和税务合规。这一强制性扣税制度虽然名义上意在防止逃税,实际上却促使大量投资者和交易转向海外交易平台,避免源头扣税带来的资金冻结和监管风险。税务部门于2025财年新增了“Schedule VDA”申报章节,要求纳税人在个人所得税申报表中特别列明加密货币交易详情,包括交易时间、购买成本及交易价格等多项内容。这种详尽报备大幅提高了纳税人的合规门槛,同时也使税务机关更易识别隐瞒或误报情况。更要命的是,印度税务局正采用多渠道数据核验系统,交叉比对来自交易平台的交易记录、源头扣税信息、纳税人申报数据以及年度信息报表(AIS),以甄别申报异常。任何差异都可能引发税务调查甚至重新评估。
不仅如此,印度税务机关对未申报或少报加密收入的处罚极为严厉。2025年起,发现未申报加密收入可面临高达60%的税费征收,并额外附加税费和征税附加费。即使因无心失误或小幅遗漏,也可能承担这一严厉税负。处罚措施还包括税额50%至200%的罚款及欠税利息追缴,在严重情况下,涉税违规行为甚至可能导致长达七年的监禁。与传统股票不同的是,印度并未将加密货币归类为资本资产而享受资本利得税优惠,而是将其归入类似赌博、彩票和投机收入的类别,彻底取消持有期限的区分,一视同仁地征收30%固定税率。这种机械且严格的税务安排,不仅削弱了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合规风险。
除了所得税,印度自2025年7月7日起对加密货币交易费用实施18%的商品与服务税(GST),覆盖现货及衍生品交易、质押奖励、提币、卡片交易、代币兑换、收益机制及法币充值等多项服务。此举进一步抬升了交易成本,使得投资者的盈利空间被压缩,尤其在市场波动或下跌时期,增加了交易的经济压力。上述政策影响显著,印度加密本土交易所的用户活跃度和交易量持续萎缩。例如,知名交易所WazirX在2024年初关闭NFT市场,原因包括用户量减少和收入锐减。类似的,WeTrade这一目标营收达1200万美元的交易应用也因不利监管环境而被迫停业。数据显示,自2022年7月税收政策实施以来,本土交易平台交易量最高下滑达70%。
与此同时,源头扣税的实施反而激励了大量投资者通过自由汇款计划(LRS)将资金转移至海外,如迪拜、新加坡等地的加密交易市场,从而绕开印度的税务监管。学术研究表明,自源头扣税开征以来,约有500万印度用户转向海外平台,造成了显著的税收流失。仅2022年至2023年间,印度投资者在境外交易的加密资产金额高达420亿美元,印度政府实际征收的TDS仅占极小部分。对比国际,印度的加密货币税收环境显得格外严苛。新加坡将加密货币视为无形资产,资本利得通常免税,吸引了大量数字资产企业与投资者。迪拜则由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管理,个人几乎免征所得税,企业超过一定收入才征收9%的税率。
甚至在巴西和日本等,税负也未达到印度如此高的水平。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针对长期投资的优惠政策显著鼓励投资者持币待涨,而印度全面一刀切的税率政策则弱化了加密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的吸引力。印度政府对加密税务的强硬态度,虽体现了防范洗钱和逃税的决心,但也带来了市场创新萎缩、本土交易所经营困境及资本外流等多重副作用。行业内普遍呼吁进行改革,降低源头扣税比例、允许亏损抵扣并简化申报流程,以恢复投资者信心,促进国内市场回暖。近期印度政府对全球加密监管趋势的关注增加,积极参与G20等国际论坛,有望借鉴国际经验,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若能实现合理减税及合规便利化,印度有机会重塑本土数字资产生态,吸引更多创新企业和投资者。
总而言之,印度对加密货币征收30%高额税率仅是冰山一角。更严苛的税务申报制度、监控体系、多渠道数据核查以及严厉的违规处罚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合规环境。投资者和交易平台必须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积极适应税务变化。与此同时,政策的适度优化和创新支持将是促进印度数字资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