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洛杉矶迎来了近年来最为激烈的街头抗议活动——数千名抗议者涌入市区,封堵了通往市中心的101号高速公路,表达对特朗普总统部署国民警卫队的强烈不满。这场抗议不仅涵盖了对联邦移民政策的抗议控诉,也使得洛杉矶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和社会紧张状态。总统特朗普在没有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同意的情况下,动用了联邦法律授权直接派遣约2000名国民警卫队员进入城市,试图遏制针对移民执法机构的抗议潮和维护所谓的“法治”。这一行动被视为几十年来罕见且具争议性的举动,也点燃了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在权力边界上的激烈对抗。抗议最初源于连续数日的联邦移民打击行动,这些行动导致上百名移民被拘捕,其间部分家庭被拆散,社区陷入恐慌。抗议者们在市区多个重要地标聚集,其中以位于市中心的联邦拘留中心为主要声讨地点。
示威人群高呼“正义”、“团结”等口号,表达对联邦政府移民政策的强烈反对。随着国民警卫队和洛杉矶警察局的介入,局势迅速变得紧张。警方使用催泪瓦斯、橡胶子弹和闪光弹试图驱散抗议者,街头爆发若干小规模冲突。国民警卫队员组成防线保护联邦设施,而部分抗议者则采取更激烈的行动,如焚烧自动驾驶汽车,阻断交通,表达愤怒和无奈。洛杉矶市长卡伦·巴斯公开谴责联邦政府的这一做法,称其为“引发混乱的政治手段”,并指出这并非真正关乎公共安全,而是出于其他议程的考量。加州州长纽森更是致信特朗普,要求撤回国民警卫队,强调这侵犯了加州的治权,并无助于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这场冲突不仅牵动着地方与联邦之间的政策分歧,同时暴露了美国社会在移民议题上的深刻裂痕。特朗普政府坚称部署国民警卫队是必要的安全举措,批评加州民主党官员未能有效管理局势,导致治安恶化。总统还威胁将对阻挠执法的地方官员采取法律行动。与此同时,国防部长表态,如局势持续恶化,不排除调派更多现役军人参与维稳的可能性。此举引发更多批评和担忧。美国一些知名政界人物纷纷发表看法。
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指责特朗普的决定展示了权力的滥用,是“朝向独裁和公权力越界”的危险一步。前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则表示,这一切是“刻意制造恐慌和社会分裂的阴谋”,并支持民众为人权和自由而斗争。国会内部也出现分裂,支持特朗普的议员则认为联邦政府是在填补地方治理的“真空”,必须强硬应对抗议活动。反对派则将事件视作选举前制造危机以转移视线的策略。此次抗议虽然规模远远低于过去曾引发国民警卫队大规模介入的历史事件如沃兹骚乱或2020年的警察暴力抗议,但其政治象征意义不容小觑。近年来,洛杉矶的移民社区经历了不断的政策压力和社会排斥,导致民众不满情绪积聚。
特朗普政府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区间的紧张,激发各界对美国未来移民政策走向的担忧。目前,洛杉矶相关部门正在努力恢复交通和公共秩序,抗议活动依然断断续续,社会氛围依旧紧张。双方都在以不同方式寻求政治和法律上的支持。分析人士认为,联邦政府此番突破传统州联关系的做法,可能在未来引起广泛的政治法律连锁反应。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受到考验,地方政府在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权之间面临艰难抉择。此次洛杉矶的抗议事件是美国社会矛盾的缩影,映射出多层次的深刻问题。
面对不断变化的移民政策和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美国社会急需就如何兼顾法治、公共安全与人权保障展开更广泛且建设性的对话。专家指出,解决方案应立足于制度创新,关注移民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增强地方执法和社区的合作,以避免激烈冲突重演。未来数月,洛杉矶及加州能否成功化解此次危机,将成为美国政治生态的重要观察点,也可能影响2026年全国大选的格局。此次事件警示所有美国人,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于尊重多元,依法治理,以及政府权力的合理行使。否则,类似的紧张局势可能在更多城市重现,引发更大范围的政治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