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非洲大陆面临着严峻的猴痘病毒(Mpox)疫情挑战,病例数量不断攀升,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巨大压力。世界各地的政府与国际组织纷纷承诺通过疫苗援助来支持非洲国家遏制疫情蔓延。然而,近期曝光的一则报道揭示出令人震惊的事实:原定为非洲提供的近80万剂猴痘疫苗未能及时发货,导致多数疫苗面临过期,几乎成为废弃品。这一现象不仅暴露出疫苗供应链的脆弱,也反映出美国前任政府在国际援助政策上的巨大缺失。该事件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引发了强烈反响。疫苗浪费的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和行政因素。
根据报道,这批猴痘疫苗原本是拜登政府所承诺的一部分剂量,计划为非洲多个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提供超过一百万剂疫苗。联合美国、欧盟及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共承诺向非洲近十个国家提供约五百万剂疫苗,但实际发货数量却远远落后。截至目前,美国仅发出约九万一千剂,而且仅有约二十二万剂疫苗的保质期足够长,能满足国际运输和使用要求。其余大量疫苗因保质期不足六个月而无法安全发送。国际运输疫苗对保质期有严格要求,这保障了疫苗在运抵目标国并被接种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非洲疾控中心副事件经理Yap Boum表示,疫苗需至少六个月的有效期才能保证运输到位并完成接种计划。
然而,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外援助项目大幅削减,尤其是对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资金与职能削弱,直接导致了疫苗援助项目的瘫痪。USAID曾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有效的国际卫生援助机构之一,过去二十年里其支持为全世界数亿人口挽救了生命。2024年发表在《柳叶刀》权威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指出,USAID的健康援助在2001年至2021年期间使全球近92万人免于疾病,特别是促进了三千多万五岁以下儿童的生存。特朗普政府的援助缩减则被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可能导致超过一千四百万人的生命损失,其中包括数百万儿童。如果这部分疫苗得不到及时分发,非洲地区的疫情控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非洲多个国家自猴痘病毒疫情爆发以来,病例累计高达十六万例,确诊病例超过四万六千例,死亡人数接近一千九百人。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其症状包括皮疹、发热及类似流感的症状,严重程度虽不及已被消灭的天花但也足够致命。世界卫生组织自2022年7月起已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2024年8月再次确认疫情仍具全球威胁。疫情的持续扩散令人担忧,也对当地医疗资源提出更高要求。疫苗作为防控猴痘最有效的手段,对阻断病毒传播至关重要。疫苗浪费意味着感染风险增加、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时也浪费了大量财力和公共卫生资源。除了疫苗自身面临过期问题之外,物流运输受限、目标国医疗体系薄弱及缺少足够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也构成了重重障碍。
国际社会在疫苗援助上的迟缓反应,反映了全球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的不足。美国在全球医疗援助领域以其领先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支持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政策的摇摆使得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健康保障受到影响。此次疫苗浪费事件警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机制,确保援助物资能够及时发放并有效使用。为减轻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必须改进疫苗供应链管理,增加疫苗生产和储备的透明度,并强化各国间的沟通与合作。此外,更多针对非洲地区医疗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样刻不容缓,以保证疫苗能够迅速且广泛地接种。未来,全球疫情防控要依赖于持续的国际合作与责任分担,不仅仅是资金和物资的投入,更包含公平的疫苗分配和高效率的执行力。
只有如此,才能防止卫生危机在不同国家间蔓延,保护全人类的健康安全。猴痘疫情尚未结束,及时运送并使用有效疫苗不仅是应对当前疫情的当务之急,更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此次发生的疫苗浪费事件,深刻提醒各方重视医疗援助的持续性和政策稳定性,以避免未来因资金政策动荡而使公共卫生防线失守。非洲大陆和全球社会都期待国际社会能够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对待公共卫生援助,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共同应对新兴传染病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