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一片充满战火与绝望的土地。近年来,随着冲突的加剧和封锁措施的持续,数以百万计的加沙居民每天都在为基本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而苦苦挣扎。尽管国际社会不断呼吁人道援助,但援助的配送方式却因为各种复杂因素,反而使得原本应当是救命的希望,变成了让人心碎的“死亡陷阱”。 从2025年五月开始,加沙的援助配送点由一家名为加沙人道基金会(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简称GHF)的组织接管。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的非政府机构,短时间内接手了覆盖全区的约四个主要援助站点,包括Tal al-Sultan、Saudi neighbourhood、Khan Younis和Wadi Gaza。这些援助点设在被撤离区域,也就是以色列军方强制疏散的地带。
也就是说,想获得食物的民众必须闯入本已被警告禁止进入的危险地带。 援助点的开放时间极其有限,以沙特邻里为例,6月份平均开放仅11分钟。极短的开放时间意味着大家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冲入这片战争氛围浓厚的区域,然后在数以百计的人群中争夺有限的食物箱。这种活动看似迅速高效,但背后隐藏着惊人的安全风险以及巨大的人员伤亡。 事实证明,这样的机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联合国数据显示,自五月份以来,已有超过1000人在试图领取食物或参与人道车队时丧生。
这一数字包括在援助点附近甚至在前往援助站点的路途中遭遇炮火和枪击的平民。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负责人菲利普·拉扎里尼(Philippe Lazzarini)直言不讳地称,这个所谓的“援助机制”实际上是“一个死亡陷阱,带来比救命还多的生命损失”。 谈及当地图景,36岁的拉埃德·贾马尔(Raed Jamal)受访时描述了他多次徒步前往援助点的惨痛经历。他和四个孩子一起居住在南加沙的阿尔-毛瓦西(al-Mawasi)流离失所者营地。贾马尔回忆,他曾因坦克和枪火的袭击未能拿到任何食物,只剩下两只空盒子。“坦克来了,开火了,我旁边三个男孩都牺牲了。
”这名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忍受这样的恐惧,因为他必须为孩子们找食物,否则他们会饿死。 援助点的开放时间严格公布,通常通过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信息,如Facebook、Telegram甚至WhatsApp频道。但实际情况中,消息发布的延迟和路途遥远使得许多居民无法准确掌握时间,只能靠猜测和冒险赶往。这种情况引发了更多混乱与伤亡。例如,27岁的马哈茂德·阿拉里尔(Mahmoud Alareer)在离西加沙较远的帐篷中居住,他依靠前往Wadi Gaza援助点的夜行路线,多次赌运气选择夜间2点的开门时间,但每次抵达时仍充满危险和混乱。四处炸毁的道路和残破的基础设施使得他和其他平民难以按照指定路线快速安全抵达。
此外,GHF聘请了美国雇佣兵在援助点戒备,这与过去联合国主导且非军事化的援助模式形成鲜明对比。过去的系统因被指控援助物资被哈马斯挪用而被关闭,然而迄今没有具体证据支持这一指控。援助的军事化不仅剥夺了无武装人道主义援助中立的基本原则,还使得前往领取援助成为一场“强者为王”的生死攸关竞赛,多数前去者是体力较强的成年男子。 当地非政府组织和医疗机构对GHF的运作模式提出了严厉批评。无国界医生组织紧急协调员Aitor Zabalgogeazkoa将夜间分发描述为“极其危险”,指出炸毁的道路令居民难以依规行走,更增加了遭遇枪火和爆炸的风险。他更直言,这套援助系统并非真正的人道援助,似乎是设计来伤害求助的民众。
尽管如此,GHF否认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声称站点内的危险来自外部因素,并指责批评者参与“人道援助供应的地盘之争”。以色列军方则承认在一些场合对靠近其部队的平民开了警告枪,但对死亡人数持质疑态度,称相关数字被夸大。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加沙作为全球最为拥挤和脆弱的地区之一,拥有约200万人口,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极端饥饿,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警告称,预计从五月至九月,接近47万人将遭遇最严重的饥饿状态。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农田遭轰炸、果树和温室毁损严重,粮食生产能力急剧下降,这让当地居民更加依赖有限的外部援助以维持生命。 饮食结构也出现了恶化,营养单一带来健康隐患。
早在三月底,由世界粮食计划署支持的多家面包房因封锁无法获取原料停工,随后仅有零星几家面包房短暂恢复生产。加沙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指出,自此同时以来已有数十人因饥饿或营养不良去世。 援助物资的内容和数量也引发争议。虽然GHF声称累计发放超过8500万餐,超过140万份物资箱,每箱可满足一个家庭约60餐需求,但加沙居民上传的照片显示,这些箱子内的食品种类和数量远不及官方描述,主要包括面粉、土豆、豆类和食用油,许多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如饮用水和烹饪燃料缺乏供应,严重影响了援助的实效和尊严。 联协调人奥尔加·切列夫科(Olga Cherevko)指出,人道援助不应仅限于食物,还应覆盖水、燃气、卫生用品等维持生命和尊严的基本物资。她提醒公众,加沙民众不仅被剥夺了食物,同样失去了住房材料、燃料和其他生存必需品,这种多重缺失让他们的生活陷入极端困难。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像拉埃德·贾马尔这样的人无奈继续冒险前行,尽管他近乎每天徒步赶往援助点也往往空手而归。他坦言:“有时根本抢不过别人,但还有别的路可走吗?生活本就充满挣扎。” 援助点的危险与混乱不仅暴露了当前援助体系的缺陷,更是冲突、封锁和人道主义危机交织下的惨痛体现。唯有真正重新审视和改革援助分发机制,确保人道原则不被战争政治绑架,才能为加沙人民带来稳固的救援和生存保障。在眼下,他们的生命只剩下一次次冒死抢粮的“十一分钟”。这绝非人道援助应有的模样,而是一场生死赛跑中的无奈挣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