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货币的快速崛起和普及,全球各国纷纷加强对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以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和违法活动。2025年7月,新西兰政府宣布全面禁止加密货币自动提款机的使用,并将国际现金转账限额降至5000新西兰元,此举旨在遏制洗钱和毒品资助等非法资金流动,成为全球加密监管趋势中的重要一环。新西兰此次行动引发外界广泛关注,是出于对加密货币是否助长犯罪行为的担忧,还是纯粹针对恶意违法网络而进行的精准打击?本文将全面解析新西兰相关政策背景、实施细节及带来的影响,助您深入了解这一重大监管动向。新西兰政府公布禁用加密货币自动提款机的消息后,迅速清退了全国超过221台分布在便利店、购物中心和社区的加密自动提款机,成为全球首次以全国范围内立法形式全面禁止该类设施的国家。当局指出,很多犯罪团伙利用这些加密自动提款机快速洗白非法资金,而且跨境现金转账额度上限的设定也将进一步切断非法资金的流通路径。为了确保打击目标精准,副司法部长妮可·麦 基(Nicole McKee)明确表示,政策重点锁定犯罪网络,而非合法合规的加密企业,政府希望通过完善的监管框架,营造便于合法商业发展的环境,同时使犯罪分子难以隐藏其非法收益。
新西兰政府对加密非法资金流动的警觉,源于2025年4月一份由部长级咨询小组发布的关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报告,报告揭露了加密自动提款机被犯罪分子滥用的严重情况,特别是在快速转移资金至境外账户方面存在漏洞。除了关闭加密自动提款机,新西兰还赋予金融情报单位更多监督和数据搜集权力,配合警方加强打击并追踪可疑交易。此外,相关立法还就支付监管征收征费,以持续支持监管执法力度。不仅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多国也在加紧整顿加密自动提款机的运营安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成为首个禁止虚拟货币服务亭的美国城市,当地市议会一致投票通过该禁令,要求市场上约50台加密ATM在60天内撤除。议员保罗·迪龙指出,加密自动提款机常被诈骗分子利用,特别是在弱势社区和低收入区的便利店等场所,诈骗事件频发,对居民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澳大利亚金融情报机构AUSTRAC在2025年初提出警告,要求加密ATM服务商加强合规措施,防止欺诈及洗钱活动。欧洲方面,奥地利最大加密ATM运营商Kurant于7月1日起暂停德国服务,等候欧盟新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MiCA)发牌许可,导致德国境内超过半数比特币ATM下线。加密货币作为新兴金融产业的代表,既为投资者带来机遇,也伴随金融风险的挑战。新西兰此次严厉监管措施既体现政府打击金融犯罪的决心,也反映全球监管趋严的趋势。投资者应警醒加密资产市场的潜在风险,关注不同国家政策调整对市场流动性和交易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合规且透明的加密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更具优势,理解和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来看,新西兰禁用加密货币自动提款机及限制跨境现金流转限额,是针对洗钱和非法资金流动问题的强力应对,但同时也引发对加密产业发展限制的担忧。监管机构如何平衡保护金融秩序和促进创新发展,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点。全球其他国家也可能依样画葫芦,持续展开针对可疑金融活动的严格检查和监管调整。对普通投资者和从业人员而言,了解各地政策环境变化,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并选择合规正规平台交易,将成为降低风险的有效办法。新西兰作为首个整体禁用加密ATM的国家,其监管实践在未来或为国际社会提供重要经验教训,推动全球加密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和成熟。关注新西兰及全球监管动态,有助于全面认识加密货币行业潜在机遇与挑战,助力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数字金融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