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的电商和硬件创业环境中,选择如何履约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许多公司习惯将履约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3PL),以节省人力和成本,然而TRMNL的故事告诉我们,固守内部履约同样能带来独特而显著的竞争优势。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TRMNL为何以及如何坚持自建履约体系,从初创乏人问津的地下室到自成体系的仓库,见证一段充满坚持、机遇与创新的创业历程。 TRMNL的核心理念是:拒绝传统的“最佳实践”,而是以一种更真实、更直接的方式运营他们的电子商务和软件业务。没有烦人的弹出广告,也没有过度营销或广告跟踪,甚至没有AI聊天机器人,所有用户交互都由真人工程师完成。这种回归初心的态度不仅体现在软件产品上,也延伸到其实体产品的组装与发货环节。
2014年10月,一间没有窗户的地下室音乐收藏室蜕变为TRMNL的最初“工厂”。只靠一台老旧的iMac,创始人团队完成线路板烧录、邮件回复、甚至生成发货标签,运用简陋的塑料货架存放零件。尽管条件简陋,团队在周末组织“打包派对”,5个人协作一天内组装多达200台设备。如此草根且接地气的操作远离了业界惯用的自动化与全面外包模式,却确保了对产品和客户的全方位掌控。 风云突变始于一次有影响力的播客曝光,带来了日均70台订单的激增,远超团队原有的50台日产能。尽管外界纷纷建议引入第三方物流,但创始人坚决拒绝。
他深知,单凭仓储和发货外包解决不了组装这一关键痛点。在库存告罄之际,团队只得临时关闭销售,继续增加产能,同时招聘新员工并优化流程,令每天产能提升到100台。 随后另一轮爆发则源于著名科技博主Snazzy Labs的热情推荐,一天内订单激增令团队措手不及。与第一次相似,关于外包的呼声再度高涨,但经过认真分析,报价远超预期。外包的“整套服务”包括装配、存储和运输,每台设备的成本往往超过15美元,远高于自己内部运作的可能性。于是,TRMNL决定另辟蹊径,将仓储搬到紧邻创始人住所的自家红色谷仓。
这座谷仓曾是养殖场,经过工程改造后拥有约1600平方英尺的空间,涵盖组装、包装和库存储存。改造过程中,团队耗资4万美元完成地面平整、拆墙、加固承重梁、安装隔热和电力系统,甚至配备厨房和卫生设施,令工作环境达到了专业水平。同时,租金由创始人个人承担,TRMNL按月支付象征性费用,以确保长期经济可持续。 新仓库的运营效率令人惊叹。通过升级发货系统从Easyship切换到ShipHero,团队极大提升了打印标签和处理订单的速度。员工的薪资与任务产出直接挂钩,激励自我管理和灵活分工,从刷写电路板、装盒包装到发货,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绩效体系。
新开发的专属软件工具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错误,设备批次登记过程4倍提速。 与快递公司的合作也实现质变。直接签订合同而非通过聚合平台,TRMNL获得了专属客户经理,享受更优惠的邮费价格和更便捷的理赔流程。正是因为这层深度绑定,团队在过去一周就从UPS和FedEx获得超过1000美元的赔付,大大降低了由于快递失误带来的损失。 然而,2025年4月突如其来的145%关税冲击为TRMNL带来巨大挑战。原本每块电子纸屏支付约4.37美元关税,突增到22.90美元,导致大量支持者因额外成本取消订单。
不仅如此,传统清关代理人失联,也让问题更加复杂。面对困境,TRMNL选择不涨价,而是采取多维措施绕过关税困局,包括更换海关代理人、开辟澳大利亚装配线并优化采购链条,从容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除此之外,TRMNL灵活调整战略,通过推出限量版颜色提升产品附加值,一场促销活动在24小时内创造了超过55000美元的额外销售额,成功抵消了痛点成本。此举既令顾客感受到新鲜感和价值认同,也实现企业的财务平衡。 TRMNL亲自处理客户投诉和紧急订单的案例更凸显了内部履约的独特优势。有客户因包裹被误投邻居而错失礼物,TRMNL创始人步行数百米现场迅速组装并交付,确保礼物按时到达。
这样的效率和温度是合作3PL仓库难以比拟的。 坚持内部履约并非没有挑战。成本投资,人员管理,流程设计,以及技术研发,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TRMNL通过建立明确的标准作业流程(SOP),引入绩效驱动薪酬体系,并重视团队培训与工具创新,逐步优化了仓库运转效率。同时,直接与运输公司保持密切关系,构筑了强有力的合作网络,进一步锁定成本优势。 这段经历也让TRMNL反思行业普遍面临的门槛和壁垒。
他们认为,大型老牌公司利用繁琐的法规和流程设限,形成了入局壁垒,使小型创新团队望而却步。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TRMNL的韧性和创新精神。面对贸易摩擦和政策震荡,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调整供应链策略,扩大本地化生产网络,最终保障了产品的稳定供应。 展望未来,TRMNL计划进一步扩大内部制造能力,引入更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继续保持对客户体验的高度关注。即将发布的新一代设备将拥有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和更快性能,而所有新产品仍将在自家仓库组装完成,确保品质与交付控制力不打折扣。 TRMNL的故事为众多创业者和制造企业提供了宝贵启示:当涉及核心竞争力时,外包并非唯一选择。
通过构建自己的履约体系,企业不仅能深入了解业务细节,提升客户满意度,还能灵活应对市场和政策变化,形成难以复制的壁垒。坚持自我动手,从做中学、从错中改,是成就长期发展的根基。 不论是草根起家的地下室工坊,还是改造升级后的专业仓库,每一步都体现了创业团队坚持、乐观与创造力的有机结合。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只有坚持不懈、敢于挑战传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TRMNL用行动证明,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关注细节,敢于承担责任,是打造客户信任和企业韧性的关键。 选择内部履约,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持续的优化。
但正因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未来的制造与发货格局将愈发复杂,TRMNL的经验无疑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和思路,激励更多人踏实而坚定地走在创新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