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保持大脑健康变得愈加重要。人们普遍认为,身体活动能够促进认知功能,改善大脑结构,尤其是与记忆和执行功能密切相关的海马体和额叶皮层区域。然而,近期一项涵盖五个欧洲独立队列、共1809名参与者的多中心研究却发现,自我报告的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容量之间并无显著关联,也未表现出性别作为调节变量的作用。这一结论不仅挑战了先前的观点,也对未来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该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重要大脑区域——海马体和背外侧前额皮质,它们在认知功能及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通过汇总来自英国、挪威、丹麦和荷兰的五个队列数据,运用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脑容量,并结合参与者自行填写的身体活动问卷数据,计算代谢当量(MET)分钟数,尝试评估身体活动与局部灰质体积的关系。
尽管此前诸多研究报告了体育锻炼与脑容量的正相关,例如高强度锻炼能增加老年人海马体积,增强记忆力,但本研究数据显示,这种关联在更广泛的人群和跨多地区样本中并不明显。研究团队指出,身体活动自我报告问卷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可能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问卷(如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老年人身体活动量表PASE等)在测量方式和计量标准上存在差异,而问卷本身也容易受到参与者主观偏差的影响,例如高估剧烈运动时间或低估日常零星活动。此外,研究发现,代谢当量(MET)与客观测量工具如加速计的步数之间的相关性仅为中等水平,这进一步提示自我报告数据的局限性。性别是否影响身体活动与脑容量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部分研究提出女性通过运动更能有效保护大脑结构,或在认知提升方面更具优势,另一部分则显示男性受益更多,亦有无显著性别差异的论述。
该项研究专注于检验性别与身体活动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无论男女,身体活动与海马体和背外侧前额皮质体积的关系均不显著,表明性别可能并非决定这一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研究未在脑结构层面揭示身体活动的积极影响,但不排除运动对大脑功能、网络连接或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存在影响,这些领域的变化可能不易通过总体脑容量测量直接反映出来。数据中也观察到跨年龄层和文化背景的显著异质性,表明环境、生活方式及其他健康因素同样可能参与调节身体活动与大脑健康的关系。此外,研究提出未来调查应结合更客观、精准的身体活动测量方法,如穿戴式设备和生理指标,提升数据质量。结合体能测试、心肺适能评估以及定期监测,可以更全面评估运动对脑结构和功能的潜在影响。同时,研究呼吁探讨运动类型、强度及持续时间等更细化参数,以便精准捕捉运动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模式。
现有观察研究与干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矛盾,部分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持续锻炼能够促进海马体积增长,但也有研究未见明显效果。这或因样本规模、研究设计、测量工具等差异导致。综合来看,研究者认为单纯依赖自我报告的身体活动数据无法充分反映运动对大脑健康的复杂作用机制,鼓励未来研究采用多模态方法和纵向跟踪评估,以期获得更具说服力的证据。身体活动对健康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促进心理健康和延缓认知衰退方面表现突出。然而,本研究强调,想要基于大脑体积的变化探索运动效应,需要谨慎选择研究设计和测量工具,特别是当研究目标是揭示细微的结构改变和影响机制时。借助大规模、多中心、跨文化的数据共享与协作,结合技术进步下的客观测量手段,未来有望更清晰地描绘身体活动与脑健康之间的关系图谱。
综上所述,身体活动与脑容量之间的关联尚不明确,现有证据并未支持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性别对该关联无显著调节作用。该发现提醒科学界关注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与多维性,提升研究设计的严谨性。通过不断深化相关研究,将为运动促进脑健康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依据,助力个性化健康干预和预防策略的制定,推动全民健康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