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公司近期宣布,将于2026年3月关闭位于墨西哥莫雷洛斯州库埃纳瓦卡的CIVAC工厂,此举是其加速实施全球制造重组和成本削减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日产在日本以外运营时间最长的生产基地,CIVAC工厂自建成以来持续运营超过60年,这次关闭对日产的制造战略和北美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日产此次关闭CIVAC工厂,是为了将其在墨西哥的车辆生产集中于阿瓜斯卡连特斯的两个工厂。通过整合生产线,日产希望利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物流效率,进而降低整体制造成本。正如日产首席执行官伊凡·埃斯皮诺萨所言,这是一项“艰难但必要的决策”,旨在让公司变得更加高效、有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 自全球汽车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来,日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新兴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紧张、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使得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重新评估其生产布局和运营模式。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日产经历了销售严重下滑,同比下降高达27.5%,这加剧了其全球业务的压力。在北美市场,尽管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企业依然面临贸易关税及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双重挑战。 日产的全球制造网络原计划涵盖17个工厂,但公司已公布目标,到2027财年将缩减至10个工厂。这一精简不仅涉及工厂数量的调整,也伴随着产能的整体压缩,从3.5百万辆(不含中国)减至2.5百万辆,确保工厂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减少过剩产能,日产希望降低制造费用,提高资本和运营效率,为未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积累资金和资源。
此外,日产近期还宣布计划关闭位于日本神奈川县的Oppama工厂,时间预计在2027财年底之前。两地工厂关闭体现了日产在全球范围内的产能整合战略,目的是优化资源分配、提升竞争力及实现长期利润增长。这也符合汽车行业整体向更加集约化、数字化及灵活生产方向转变的趋势。 财务层面,日产2025财年第一季度遭遇重大亏损,营业亏损达到791亿日元(约5.3亿美元),净亏损更是高达1158亿日元(约7.76亿美元)。全球零售销量同比下滑10.1%,反映出市场需求疲软及竞争加剧的现实。基于这一形势,日产预测未来年度全球销量将进一步缩减至325万辆,同比下滑2.9%,其中中国市场销量预计锐减18%。
北美、欧洲和日本市场预计保持基本持平,部分缓解整体下行压力。 日产财务总监杰里米·帕潘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公司对其扭亏为盈计划的进展保持乐观,预计到2026财年将实现约5000亿日元(约34亿美元)的成本节约。此举得益于产能整合、精简管理层级及供应链优化。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日产此次关闭工厂不仅仅是简单的成本控制措施,而是围绕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设计的战略重塑。汽车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内燃机向电动化、智能网联及共享出行的转型,制造商需要更敏捷和高效的生产体系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升级。日产通过整合资源、加快生产线现代化改造,为未来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奠定基础。
墨西哥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优惠的贸易协定吸引了大量国际汽车企业投资。在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日产放弃CIVAC工厂也反映出其调整供应链风险的策略。通过集中制造资源于技术更先进的工厂,日产能够更好地管理生产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整体运营韧性。 然而,厂房关闭无疑将对当地经济产生冲击。CIVAC工厂作为日产公司在墨西哥的历史性资产,曾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促进相关产业链发展。未来,厂区关闭将带来劳动力调整和社会稳定的挑战,日产需要与政府和社区合作,探索劳动力再就业和产业转型的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日产将继续推进其全球制造及业务转型计划。在保持北美、亚洲和欧洲主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汽车转型。通过规模优化和成本管控,日产盼望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双重回升,重塑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整体而言,日产关闭墨西哥CIVAC工厂标志着其积极应对严峻市场环境的决心,以及实施高效、集中的制造体系战略的关键一步。随着汽车产业不断变革,企业唯有不断优化全球布局,提升技术与运营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日产的这一系列举措,将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提供稳固支撑,同时也反映了全球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