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道路网络作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和发达的交通体系之一,对于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重新审视和解析这些古老道路的空间布局及其历史意义。本文将聚焦于通过GIS技术对罗马十九号路(Via XIX)进行空间重构,探讨地形、历史文本以及考古证据如何协同发挥作用,更深层次地理解古罗马在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的道路布局。罗马十九号路作为连接布拉卡拉-阿古斯塔(Bracara Augusta,今布拉加)与阿斯图里卡-阿古斯塔(Asturica Augusta,今阿斯图里亚斯)的重要路线,经由加利西亚的多座古城和驿站,历经多个世纪承载着人口与物资的流动。由于历史文献如《安东尼旅行记》(Itinerarium Antonini)对路程和驿站位置的描述存在不明确和多样的诠释,过去学界在精准确定该道路的确切走向与驿站位置上一直存有较大分歧。同时,加利西亚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广布,河流纵横,使得基于传统欧氏距离的路线判断方法难以完全适用。
近年来,GIS技术凭借其强大的空间数据解析能力,为解决上述争议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通过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坡度、流域、河流等地理特征的数据处理,能够有效模拟古代行路时的地形阻碍与自然通行路径,推演出符合古罗马工程效率和地形适应性的最优路径。基于GIS的最小成本路径(Least Cost Path, LCP)分析能够量化攀爬坡度、绕行河流以及避让不可通行地段的“道路造价”,为路线拟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针对加利西亚境内自图德(Tude,今图伊)至卢库-阿古斯提(Luco Augusti,今卢戈)一段的十九号路进行了详细的GIS空间分析。研究者首先整理了历史文献中关于驿站(mansiones)的位置与里程数据,但这些数据存在多重版本和相互矛盾的解读,为了克服传统依赖文本与零散考古证据的方法局限,选取了来源考古资料丰富的区域,结合数字高程数据进行模拟。通过生成坡度等级图与流域缓冲区,加强了对河流水系通行阻碍因素的量化,把主要河流视作高成本移动区域,有效避免路径“沿河”偏差。
MADO(Modelo Acumulado de Desplazamientos Óptimos)工具帮助研究团队识别了从图德、卢库-阿古斯提及近邻主城布里甘蒂乌姆(Brigantium,现奥尔良)三点辐射出的最优通行走廊。模拟结果显示,高度坡地和复杂河网使得自然通行路径非常有限,路线大致形成三条主干走廊,完全符合地形复杂性带来的约束。同时,结合十数个历史期刊、研究团队提出的驿站位置不同版本,通过最小成本路径连接各潜在驿站点,进一步考察路线合理性及距离一致性。计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路线段的距离与《安东尼旅行记》中里程信息相符,偏差微乎其微,在1500米左右的罗马里程指标附近徘徊,这反映出古代测距技术的精准性难以忽视。但也存在部分段落与文献中距离不符,推测可能与后世地标变迁或里程碑迁移有关。为验证模拟路线的考古相关性,研究团队将GIS路径与现存的罗马时代遗迹如里程碑、古桥、温泉及军事营地相比较,发现选定路径与诸多实物证据高度重合,进一步支持推演路线的合理性。
部分里程碑不在最优路径上,可能是因其后期被搬移或归属于次级道路,也提示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小路网体系。研究强调,区域地形在罗马道路布局中具决定性影响,古代工程师综合考虑地形斜率、水文条件等自然因子,设计出兼顾行进效率与安全的路线,该观点有助于打破以往单纯依赖文本叙述的局限。GIS方法突破传统,融合拓扑、坡度及非欧几里得空间结构的分析,为古罗马道路定位提供新颖、精准且可复现的计算框架。尽管GIS技术非常强大,但遗留问题依旧存在。考古数据的不完整性、里程碑迁移及难以量化的文化、政治因素均为研究带来挑战。研究提倡多学科、多数据源交叉整合,不应单纯追求理论上的最优路径,而需兼顾历史现实中的复杂人文因素。
除此之外,探讨罗马里程单位标准在不同地域的变异及其对路线长度理解造成的影响,也为未来研究敞开大门。总体而言,加利西亚十九号路的GIS空间模拟不仅为该区域古代道路研究注入全新活力,也为其他地区类似研究提供方法论借鉴。借助GIS及相关空间分析工具,结合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记载,有望实现对古代交通体系更深入的解读,促进古罗马帝国道路网络在历史、考古与地理学交叉领域的综合研究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