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将展开一系列全国范围内的加密货币圆桌会议,首次活动定于2025年8月4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举行。这次全国巡回圆桌会议计划延续至年底,旨在拓宽监管机构与加密行业各方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对数字资产监管政策的深入理解和有效推动。 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迅速发展,数字资产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然而,伴随技术创新而来的复杂监管挑战也日益突出。SEC希望通过此类巡回活动,尤其聚焦于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短的初创团队,为其提供与监管机构直接对话的机会,体现了监管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重视基层参与和实务反馈的立场。 此次“Crypto on the Road”系列圆桌会议,除了伯克利之外,还将陆续走访波士顿、达拉斯、芝加哥、纽约、欧文、克利夫兰、斯科茨代尔和安娜堡等十个城市。
通过将讨论从华盛顿特区搬至不同地区,SEC希望借助多样化的地域视角,更全面搜集市场参与者的真实体验和需求,从而为未来加密货币监管框架奠定科学、合理的基础。 在第一场圆桌会议于华盛顿成功举办后,SEC内部加密货币特别工作组负责人赫斯特·皮尔斯(Hester Peirce)指出,任何新的法规框架都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他们期待与更多开发者及创业团队开展面对面的互动。“Crypto on the Road”旨在覆盖那些因地理或其他限制未能参与过往会议的项目方。 申请参与圆桌的规则也十分明确。项目团队需要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申请,注明意愿参加的城市、团队成员姓名及简要介绍项目内容。此举不仅体现了SEC推行的透明原则,也便于明确参与者身份和项目范围。
之后,工作组还将公布参与名单,确保活动的公开与公平。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SEC推动此项巡回交流活动,反映出当前美国监管机构对于加密货币政策设计的态度转变——从单向指令式监管转向更具包容性和互动性的合作风格。尤其是在数字资产如何符合现行证券法这一核心疑问上,监管方既面临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也承载着确保投资者保护的社会责任。 在首次华盛顿圆桌的讨论中,业内观点存在分歧。一部分支持者强调判定一个代币是否为证券,应更多考量其去中心化程度,因此不应一概而论。反对者则认为,传统的“豪威测试”(Howey Test)依然适用,SEC在近年来的执法行为中亦多次证实了此立场。
这样的辩论凸显出法规制定的复杂性和行业多元性。 此外,SEC此次巡回圆桌还将涵盖诸如监管明晰、去中心化金融(DeFi)创新、智能合约发展等主题,旨在从多个维度推动加密行业规范化进程。通过引入更多基层声音,监管者希望避免一刀切的政策误区,为美国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创造更加友好与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特别鼓励规模较小、发展初期的项目参与。随着加密行业不断涌现新技术新模式,这些年轻团队的创新潜力不可忽视。通过为他们提供政策沟通的舞台,SEC希望不仅能提高法规针对性,还能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成长。
目前,全球范围内加密货币监管环境仍处于快速演变阶段。美国作为重要市场,其政策导向将对全球生态产生示范效应。SEC此次全国巡回的举措,体现了其希望在保障市场秩序与支持技术创新之间实现平衡的愿景。此次活动或将成为未来美国加密货币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来看,SEC展开“Crypto on the Road”全国巡回圆桌,不仅旨在加强监管透明度,更是寻求通过倾听多元市场声音,凝聚共识,推动合理、灵活的法规体系建设。对于参与者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面对面沟通机会,能够直接影响加密政策方向。
未来几个月,这场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活动将陆续展开,让我们持续关注美国资本市场对加密行业的创新态度和监管动态,积极把握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