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神秘创造者“被揭露”: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这部揭露性的纪录片关于加拿大人的观点是错误的...而中本聪其实是这个不起眼的英国开发者 比特币,这个如今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但它的创造者中本聪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是一个谜。2011年4月,中本聪在一封神秘的电子邮件中宣布“我已经转向其他事情”,随后便消失在世人视野之中,留下了一个被称为“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谜团”。 很多人对中本聪的身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猜测。曾有一位日本数学家、一位芬兰社会学家、一名爱尔兰学生,甚至一位居住在英国郊区的澳大利亚计算机科学家,都曾被认为是中本聪。而如今,一部名为《电钱:比特币谜团》的纪录片声称,这些人都错了,真正的中本聪一直隐藏在众人视线之外,他便是来自加拿大的比特币开发者彼得·托德。 彼得·托德,39岁,来自多伦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技术奇才。
他在纪录片中被描述为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曾发表过一些极端的政治言论,例如关于以色列的战争观。同时,他在加密货币界以反对意见著称,常常试图在讨论中占据主导地位。被问及自己是否是中本聪时,托德在镜头前取笑道:“这一说法实在是可笑。” 尽管托德否认了自己是中本聪,但他在镜头前提到,即便他是,也不想被人揭晓身份,因为这可能使他面临绑架和其他犯罪威胁。他声称,若他是中本聪,早该销毁所有可能指向他的证据。然而,制片人卡伦·霍贝克却认为托德并没有很好地掩盖自己的轨迹,并出示了一系列看似有趣但缺乏确凿证据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2010年的一次比特币论坛上,托德用一种似乎是延续中本聪思维方式的口吻回复了一条留言,这让霍贝克认为托德可能不小心露馅了。 纪录片还揭示,托德在一份旧简历中声称精通一种用于创建比特币原始代码的编程语言,但后来又否认自己对此有了解。此外,托德还有人称他曾创造一个虚假的在线账户,以便在不透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对比特币进行修改。霍贝克认为,中本聪在帖子中使用的英国英语拼写以及一些特定的用语,都是与托德有联系的证据。 虽然托德在推出比特币时年仅22岁,并在攻读美术学位,但纪录片指出,其帖子在假期和夏天发布的频率更高,这意味着他在学生时代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霍贝克还推测,托德可能使用中本聪的假名是为了增加比特币的权威性,让人们认为这一货币是由知名密码学家创造,而非一个仍在上学的年轻人。
尽管纪录片提出了托德是中本聪的种种迹象,很多加密货币界的专家对这一结论表示怀疑,认为又一次错误地指向了一个可能的候选人。他们认为,身份不明的中本聪仍然没有被找出。 一些人持续认为中本聪是英国人,部分原因是其使用的拼写和语言习惯。中本聪的帖子通常在英国的正常营业时间之后发布,这对于北美来说是工作日正中。更有细心的观察者发现,中本聪在创建50个比特币的“创世区块”时,特意在数据中嵌入了一条关于《泰晤士报》的简讯,这被解读为他对当时英国政府未能有效刺激经济的一种隐喻。由此可以看出,中本聪可能用这一方式表达了推出比特币的动机。
如果中本聪真是英国人,那么很多人会将亚当·巴克视作最有可能的候选者。巴克,54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密码学家,在埃克塞特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从小就是一个计算机神童,自学编程,后来成为比特币早期的开发者之一。虽然巴克否认自己是中本聪,但他仍被认为是与中本聪有过通信的少数人一员。 巴克的一个重大发现是,他和托德之间有着师徒关系,托德在学习密码学时受到了巴克的启发。巴克在纪录片中表现得较为紧张和不安,看似在某些问题上早有准备。
这种微妙的反应引发了观众的诸多猜测。 虽然对于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仍旧笼罩在谜团之中,但不容否认的是,比特币的问世开启了一场金融科技的革命。无论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如何,他的创作以无可否认的影响力改变了人们的财富、支付方式和未来的商业模式。 现今比特币的市值已达数千亿美元,令人瞩目。但若没有回归到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的身份迷雾,无论是纪录片的揭露,还是各方的猜想,都无法降低人们对这一谜团的关注与追求。在经济不断演变的今天,寻找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或许仍将牵动着更多人的思考与讨论。
或许,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的那一天将是加密货币历史的新起点。 。